新农保、宗族网络与农村家庭代际转移
本文选题:新农保 切入点:宗族网络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在传统养老方式日益弱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探讨了正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宗族养老文化对农村家庭代际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新农保制度覆盖初期,农村老人参保对代际转移具有挤入效果,随着政策的深入开展,新农保制度对代际转移的挤出效应逐步显现。而宗族网络对家庭代际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宗族为载体的传统养老文化依然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农保制度的效果。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traditional old-age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the new rural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HARLS data of China's Health and Pension tracking Surve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l social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clan pension culture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rural familie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the extrusion effect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system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gradually appears, and the clan network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and the traditional old-age culture with clan as the carrier still maintains a great influence. To some extent, it weakens the effect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31)
【分类号】:C912.82;F84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成贵;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1994年05期
2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3 胡仕勇;刘俊杰;;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状况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3年03期
4 江克忠;裴育;夏策敏;;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模式和动机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3年04期
5 狄金华;季子力;钟涨宝;;村落视野下的农民机构养老意愿研究——基于鄂、川、赣三省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4年01期
6 程令国;张晔;刘志彪;;“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J];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7 陈华帅;曾毅;;“新农保”使谁受益:老人还是子女?[J];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8 张文娟,李树茁;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研究——运用指数混合模型验证合作群体理论[J];统计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尔康;;清代宗族的社会属性——反思20世纪的宗族批判论[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2 疏仁华;;论家族活动中农民的文化选择——以石溪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军洋;;论农村家族的现代价值及其发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朱冬梅;;代际支持关系在老人养老模式选择中的创新作用[J];创新;2008年01期
5 杨文;裘红霞;;中国城市家庭脆弱性的测量与分解[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6 马传松;;转型过程中我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疏仁华;;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8 张烨霞;李树茁;靳小怡;;农村三代家庭中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9 王萍;李树茁;;中国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7期
10 温锐,蒋国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子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宗族的角色——以福建省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明;刘玉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制、效率与实证挑战[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易行健;张波;杨汝岱;杨碧云;;家庭社会网络与居民储蓄行为——基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霞;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现代性适应(1980-)[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晓玲;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北家族及其成员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风科;非正规金融视角下的地摊银行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刘汶蓉;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D];上海大学;2012年
7 刘晋飞;农村子女对父母的家庭代际转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伟明;乡村视阈下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石新国;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兰秀文;非正规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玮;家族式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瞿州莲;民族地区残存宗族组织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忠列;当代农村宗族与农村社区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师青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匡立波;农户分家:权威、血缘与利益的博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束鹏;郊村家族:当代苏南村落家族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贝拉;农地制度变迁中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张艳;我国古代农村宗族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梁钟荣;桂林江头洲村明清建筑群的文化透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焦国伟;村庄治理:宗族、博弈与秩序[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刘爱玉,杨善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4 王洪娜;;山东农村老人入住社会养老机构的意愿与需求分析[J];东岳论丛;2011年09期
5 刘善槐;邬志辉;何圣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状况及对策——基于吉林省5000农户的调查研究[J];调研世界;2011年02期
6 王海成;;宗族伦理的当代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J];长白学刊;2013年01期
7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8 王翠琴;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9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10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萍;梁慧芝;;中国住房代际转移伦理分析与政策取向[J];求索;2011年01期
2 丁士军;关于家庭财富代际转移动机的几种假说[J];江汉论坛;1999年05期
3 黄柯淇;潘世立;;成年女儿对老年父母代际转移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6期
4 黄伟新;;低收入人群新生态:从“凝固底层”到“代际转移”[J];华人时刊;2006年05期
5 莫林浩;;警惕贫富“代际转移”[J];教书育人;2006年33期
6 刘艳艳;;试析贫困的代际转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乔榛;;中国经济高增长:一种从代际转移视角的解释[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8 雷晓燕;;中老年女性劳动供给及代际转移在子女间的差异[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9 汪燕敏;;收入代际转移决定因素的分解——来自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的观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徐萌娜;李建林;王明琳;;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代际转移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琪;政策偏向加剧美国财富代际转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如何避免贫富“代际转移”?[N];河南日报;2006年
3 椿桦 媒体评论员;看来“权力代际转移”并非传说[N];广州日报;2010年
4 李甘林;代际转移背景下的垄断世袭[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唐茂华;代际转移: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径[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王少男;不能让贫穷和就业难代际转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7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痛苦的税”和代际转移[N];东方早报;2011年
8 记者 张希;防止贫困的“代际转移”[N];中国社会报;2010年
9 蔡劲松;培训“富二代”与防止贫困“代际转移”[N];中国财经报;2010年
10 记者 杨金志 仇逸;幼教应纳入救助范围[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兰瑛;四川农村地区贫困的代际转移程度及原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金晔;从资产建设理论视角分析贫困家庭贫困的代际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莉;城市弱势群体代际转移现象中的家庭教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许政国;中国家庭代际转移与养老可持续性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3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5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