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退休年龄、退休余命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付成本

发布时间:2018-03-28 11:24

  本文选题:退休年龄 切入点:退休余命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支付成本指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支出与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收入的差额在不同条件下,退休年龄、退休余命等因素变化对个人账户支付成本的影响有着较大差异。基于个人账户支付成本视角,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计发月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改变个人账户可继承比例、实现养老保险体系动态管理等措施,促进我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运行。
[Abstract]:The individual account payment cost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nsion expenditure in the individual account and the income from the pension insurance in the individual accou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tirement ag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account payment cost, we can raise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 by adjusting the number of months of payment, and change the inheritance ratio of individual account. To realize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宏观税负、税负结构与结构性减税研究》(批准号:12&ZD0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保障权的实施成本及其控制研究》(批准号:08JA790135)
【分类号】:F842.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蔚;;基于Lee-Cater模型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2 饶茜,江文昶,姜宇;提高我国养老保险退休年龄的相关研究——财务平衡下对缴费率影响的定量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3 钟仁耀;徐铁诚;;城镇新旧养老保险模式中养老金水平比较研究——以2005年资料为依据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11期

4 谭珊珊;黄健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账户与名义账户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5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6 边恕;日本公共年金的支付危机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日本研究;2003年03期

7 张勇;;中国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8 陆安;骆正清;;个人账户养老金缺口的精算模型与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24期

9 邓大松;李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及其敏感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庞凤喜;潘孝珍;;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险模式的合理选择——基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之异同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义南;;我国职工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2 艾蔚;;基于Lee-Cater模型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3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彬;;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囚徒困境”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6期

5 邢志平;;转轨时期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研究——基于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张成华;郑则文;;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7 王皎;祝向军;;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8 李俊青;袁宏运;柯力涵;;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付方式精算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9 胡秋明;;养老金制度运行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部收益率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8年06期

10 胡玉琴;郑学东;;中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基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的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亚敏;;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发展范式: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车翼;王元月;;养老保险影响劳动力供给行为的logistic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倩;王元月;马驰骋;;养老保险影响退休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西方文献评述与对中国的启示[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稻葵;陈实;;破解中国消费率下降之谜[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6期)[C];2010年

9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10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7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付立春;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静;企业年金缴费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季盼盼;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能力适度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成秀;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精算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丁鸣杰;基于企业高储蓄的分析谈扩大消费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常晓媛;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菀华,高建伟;个人账户中养老金给付精算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林义;我国养老保险模式转换[J];财经科学;1994年01期

3 郑春荣;;基于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目标模式[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4 寇国明;邱长溶;;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机制与模式[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5 王乔;周渭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6 周志凯;;智利、新加坡、瑞典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比较[J];财政研究;2006年11期

7 郑秉文;郭倩;;拉脱维亚“名义账户制”运行十年的政策评估——兼评三支柱体系的架构设计[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05期

8 尚勤;秦学志;;随机死亡率和利率下退休年金的长寿风险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11期

9 高建伟,丁克诠;社会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标准精算模型及模拟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03期

10 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易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王超;;科学发展观与做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2 ;明天我们怎公养老[J];招商周刊;2005年51期

3 张勇;王美今;;中国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的协调机制研究[J];南方经济;2008年01期

4 戴卫东;;虚与实: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6期

5 张文慧;吴君民;;缴费确定制下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平衡模型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6 朱楠;;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财务平衡预算及其方案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胡玉琴;郑学东;;中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基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的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3期

8 王清生;;三类“新人”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方式探讨——以深圳市为案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宋世斌;冯羽;彭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的精算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8期

10 钱敏;;收益率波动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结构调整[J];人口与经济;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丽萍;;“新农保”下农民退休年龄的调整及其可适性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君莉;唐莎莎;;基于和谐老龄化背景下的退休年龄问题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倩;王元月;马驰骋;;养老保险影响退休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西方文献评述与对中国的启示[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战捷;;泰安、无锡两市老年人再就业的调查报告[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6 中澳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课题组;;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报告[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潘忠弟;;人口老龄化对我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8 刘英;;对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9 王慧;;从企业年金供款额测算看企业年金的市场潜力[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10 李连江;周静敏;;“乙方”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退休年龄怎么算[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晚退”改革:几度夕阳红?[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罗源源;“延迟退休”传言激起千层浪[N];昆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顾雯;推迟退休年龄,是利是弊?[N];南京日报;2010年

5 ;延长退休年龄能否应对老龄化[N];中国老年报;2010年

6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退休:是权利,还是义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7 李立新 李综;众说纷纭话“延休”[N];中国老年报;2004年

8 胡素杰;春风化雨促和谐[N];吉林日报;2009年

9 侯砚 史莺;天津城市职工实退年龄低于现行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吴学安;延迟退休不可操之过急[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迪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飞飞;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和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4 弋雪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5 张文宪;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融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吴淑琨;1997—1999: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7 于团叶;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政府责任及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香伶;养老社会保险与收入再分配[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祝亚雄;奥地利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敏;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常晓媛;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于海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侯新鹏;中国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景妍;延长退休年龄对现阶段就业增长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宵临;女性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杨阳;我国退休年龄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欧阳小鹃;我国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聂鑫淼;退休年龄的法律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张慧;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6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76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