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再保险策略的随机微分博弈
本文选题:随机最优控制 + HJB方程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随机微分博弈的思想探讨了两家保险公司在连续时间下的决策问题。其中,决策变量分别是风险投资金额以及再保险的自留比例。在我们所考虑的模型中,两家公司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保险风险,两种风险符合一般漂移布朗运动,它们之间可以存在相关性。同时,公司以各自现有的财富进行投资。假设他们都可以投资于相同的无风险资产,而可供投资的风险资产是各不相同的,但可以存在相关性。对于这两家保险公司财富额,我们构造出一个相同的报酬函数,一家公司将采取策略使得其报酬函数达到最大,而另外一家公司则时刻采取策略使得报酬函数达到最小。这其实就是一个零和随机微分博弈问题。我们假设保险风险不可以像金融资产那样借贷与卖空,而风险资产可以借贷一定上限的金额而不可以卖空。在考虑折现因子的情况下,我们得到零和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给出了验证定理。在一个特殊的报酬函数下,我们详细讨论了纳什均衡存在的条件,以此给出了值函数的定义域,最终得到值函数以及最优策略。我们发现这时的值函数具有一个由凸到凹的函数形式,这与我们一般遇见的值函数形式有些不同。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用来展示纳什均衡解。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cision problem of two insurance companies under continuous time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idea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re the amount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retention ratio of reinsurance. In the model we consider, the two companies bear different insurance risks respectively. The two risk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drift Brownian motion, and there can b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t the same time, companies with their existing wealth to invest. Suppose they can all invest in the same risk-free assets, and the risk assets available for investment are different, but can be relevant. For the wealth of these two insurance companies, we construct a common reward function. One company will adopt a strategy to maximize its return function, while the other company will always adopt a strategy to minimize the return function. This is actually a zero sum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 problem. We assume that insurance risk can not be borrowed and short sold like financial assets, and risk assets can borrow a certain amount instead of short selling. Considering the discount factor, we obtain the Nash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the zero-sum game, and give the proof theorem. Under a special reward function, we discuss the condi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Nash equilibrium in detail, and give the domain of the value function, and finally get the value function and the optimal strategy. We find that the value function has a function form from convex to concave, which is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e value function we mee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we give a numerical example to show the Nash equilibrium solu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32;F840.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苟文均,易宪容;探索人类行为奥秘的经济学家──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J];世界经济;1995年10期
2 梁莱歆,刘胜军;由博弈论对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曾小江;不良资产市场现状对清收效率影响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5年07期
4 赵金阳;郑时;;纳什均衡与民间壁垒——从博弈论角度看西班牙烧鞋事件[J];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邓泽民;李仲学;;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纳什均衡[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翁丽君;;“市场进入阻挠”的博弈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7期
7 白银;王长彬;;电子商务企业竞争的博弈分析[J];管理观察;2008年08期
8 杨丽丽;;税务筹划的博弈论解释[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0期
9 毛莹;;理性预期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博弈分析[J];武汉金融;2009年02期
10 余国松;;带参量的非合作装箱博弈[J];应用数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丁利;;非合作博弈论与纳什均衡:一个概览[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霆;张朋柱;骆蕾;;促进合作的博弈模型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陈融生;;银行网络的兼容性[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明哲;;中小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分析和对策研究[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刘大纶;;论“纳什均衡”对建立我国现代企业信用体系的启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董立;;静脉物流及其博弈分析[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于维生;;非合作对策的纳什均衡求解及囚徒困境问题的推广[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王勇;汪贤裕;;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种博弈分析[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登高 周云波;防止陷入“纳什均衡”[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邢云飞;不稳定的非纳什均衡点[N];华夏时报;2007年
3 周晓妮 编译;美国:财务评级决定非本土再保险人抵押[N];中国保险报;2009年
4 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临分业务部 孙涛;国际主要再保险人二季度经营业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阎桂军 赵建廷;浅谈团队管理中的纳什均衡[N];金融时报;2004年
6 中再国际部;印度再保险人进军国际市场[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仝春建;国内再保险人不应只做“幕后英雄”[N];中国保险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雪艳;再保险不是一锤子买卖[N];中国保险报;2010年
9 陈文;再保险人要求台湾提高费率[N];中国保险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叶蓁;中再受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系数非线性增长的随机微分系统的稳定性和解的抑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杨子;混合时滞随机微分系统的渐近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仇金鸟;倒向随机微分发展系统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4 殷荣城;几类随机微分系统的渐近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宋玮;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节点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性玉;中国证券市场博弈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栗志坤;零售连锁分店店长的激励与约束一个委托代理理论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黄在堂;时滞随机微分系统的动力学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建涛;对等计算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炜;投资与再保险策略的随机微分博弈[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曹若愚;现代国际法的法学理论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3 宋明鑫;计算机技术在“囚徒困境”博弈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卢华;网络经济环境下数字产品的市场均衡与定价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5 程玉英;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相关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6 孙勇;对策论框架下的网络拥塞控制及带宽资源分配[D];山东大学;2005年
7 鞠红;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同江;博弈理论在BOT项目招投标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李晓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价格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志远;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保险合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9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95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