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下政府防灾减灾激励作用研究——基于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本文选题:巨灾保险 + 防灾减灾 ; 参考:《武汉金融》2013年03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巨灾保险中被保险人防灾减灾积极性缺乏的原因,然后运用博弈理论,阐明了不同的政策如何影响巨灾保险中被保险人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得出结论:一方面,灾前政府只针对采取积极防灾措施的被保险人拨款的政策比对所有被保险人统一拨款的政策更能提高被保险人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有针对性的拨款政策通常并不会增加政府自身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政府灾后的奖励政策比灾后统一的补贴更能激励被保险人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并且只需比补贴政策更少的成本就能实现更高的收益。最后,文章就如何调动被保险人防灾减灾积极性,以减小巨灾保险存在的道德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enthusias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insured in catastrophe insurance, and then, using the game theory, expounds how different policies affect the enthusiasm of the insured in catastrophe insurance agains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n the one hand, Prior to the disaster,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f allocating funds only to the insured who had taken a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disasters could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insured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ore than the policy of unified allocation of funds to all the insured. Moreover, this targeted allocation policy usually does not increase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itself;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s post-disaster incentive policy can encourage the insured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disasters more than the unified subsidy after the disaster. And higher returns can be achieved with less cost than subsidi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insured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oral hazard existing in catastrophe insuranc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小伟;;政府干预巨灾保险市场的研究述评[J];保险研究;2009年12期
2 付健;;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之创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徐美芳;;国外巨灾融资新趋势:防损、合作和效率[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王彤;王永生;;巨灾保险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11年01期
5 黄小敏;;论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的职能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1年12期
6 曾立新;孙立娟;吕文栋;;巨灾保险下减灾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基于美国巨灾保险项目的经验[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魏华林;张胜;;巨灾保险经营模式中政府干预市场的“困局”及突破途径[J];保险研究;2012年01期
2 卓志;王化楠;;巨灾风险管理供给及其主体——基于公共物品角度的分析[J];保险研究;2012年05期
3 岳宗福;;政策性农房保险的理论思考: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4 荣幸;王丽珍;骆澎涛;;我国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研究——基于政府和市场的可行性最优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1期
5 张梦恒;吴瑜琳;郭洪;;中国建立混合型巨灾补偿机制的方法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3期
6 吴瑜琳;郭洪;张梦恒;;混合型巨灾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借鉴与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3期
7 郭倩;王飞;;我国保险行业分担地震风险的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1年09期
8 张岳;;巨灾保险市场中政府干预必要性的再解释——基于投保人风险偏好的微观角度[J];经济论坛;2012年08期
9 张艳;;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供给主体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志远;;巨灾风险融资、产业发展与风险分散[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强;滕渊;;构建与完善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元昊;巨灾保险需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瑾;巨灾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理论困境、政策突破及中国启示[D];南京大学;2011年
2 余为良;我国巨灾补偿基金注册地区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应正超;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理论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晚晴;基于巨灾损失的住房抵押贷款被动违约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米云飞;我国地震保险损失补偿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陈东;建立我国巨灾补偿基金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丽娟;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潘秋蕾;试论地震后房屋灭失所引发的贷款合同履行问题[D];烟台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立;;中国巨灾综合风险管理中保险的角色[J];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2 张雪梅;;国外巨灾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J];财经科学;2008年07期
3 谢世清;;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基金的运作及其借鉴[J];财经科学;2010年01期
4 周述发;周聿;;地震灾后重建技术经济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02期
5 吴笑非;;巨灾保险研究与对策综述[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6 黄兴乔;;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自然灾害防治法律制度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1期
7 陈和;申明浩;;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初探及国外经验借鉴[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3期
8 艾翅翔;晏林;;自然灾害、巨灾保险与政府主导[J];经济与管理;2011年04期
9 何小伟;代宝;;强制巨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0年01期
10 师华;;日本巨震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体制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立新;;巨灾保险:独特的防灾减灾优势[J];中国减灾;2009年07期
2 曾立新;孙立娟;吕文栋;;巨灾保险下减灾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基于美国巨灾保险项目的经验[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3 郭瑞祥;;重建我国巨灾损失补偿体系的构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4 吕志勇;孙元元;;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中的激励与约束共容机制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赵政和;试论将巨灾保险分离为附加险的必要性[J];上海保险;1996年02期
6 李炳圭,薛万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地震巨灾保险的可行性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7 刘tR;巨灾保险的金融创新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上海保险;2001年12期
8 李冠一;陈雅男;;保险代理激励机制:一个长期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4年03期
9 杨凯,齐中英,孔石;对巨灾保险定价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10 李鑫;;中国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巨灾保险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立新;孙立娟;;巨灾保险制度下如何鼓励社会防灾减灾积极性——基于美国巨灾保险项目的经验[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席友;;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财险市场价格竞争分析[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易超琴;万建平;;两阶段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研究[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正如;陶夏新;;巨灾保险衍生品的发展和定价理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5 潘席龙;陈东;李威;;建立我国巨灾补偿基金研究[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慧彦;李冲;朱平安;;对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A];全国巨灾风险管控与巨灾保险制度设计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新;;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条件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8 王健康;宫学栋;刘建东;;论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从巨灾保险视角分析[A];湖南省保险学会2008“保险理论、政策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陈凯;;关于车险理赔人员徇私赔付的博弈分析和对策[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10 翁小丹;李茂琴;;新形势下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两会报道组 张歆;魏迎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N];证券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兰;政府主导 财政支持 市场运作 风险共担[N];金融时报;2009年
3 记者 闫磊;大旱面前农保也缺“水”[N];经济参考报;2010年
4 新华保险公司 王毅;推进保险机制建设做好防灾减灾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6年
5 记者 白田田;灾害频发巨灾保险推出正当时[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上半年全球巨灾保险损失达700亿美元[N];证券时报;2011年
7 金磊;印度洋巨灾保险给我们提了个醒儿[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记者 曹海菁;巨灾保险:有多少无奈可以等待[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报道策划 孟绍群 采写 王永超;巨灾保险如何发挥应有作用[N];法制日报;2005年
10 林新;中国巨灾保险吸引美国风险管理巨头[N];中国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平;我国保险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丁元昊;巨灾保险需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曾立新;巨灾风险融资机制与政府干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杨刚;巨灾风险度量与保险衍生品定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胡坤;中国保险业的规模扩张与偿付能力约束[D];复旦大学;2003年
6 刘传铭;巨灾风险证券化之巨灾期权定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囝囡;美国农业保险制度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柃燕;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瑞书;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许红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比例测算与费用支付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乃亭;中国私营企业参保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朝晖;湖南平安寿险公司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莹;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激励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刘岩;中国中小企业年金的激励机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吴惠灵;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毛伟;中国保险市场利益主体行为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周频;对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防范的激励机制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黄瑞;企业年金中的委托代理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郭晓莹;中国企业年金运作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风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源;我国保险代理人激励机制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2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1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