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要素错配影响中国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2:03

  本文关键词:要素错配影响中国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量 碳排放效率 要素错配 SBM模型 空间计量


【摘要】:本文基于1998-2011年的数据,先估算出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量,然后根据SBM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碳排放效率,通过分析测算结果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较为发达,相应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也更加优化,因此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接着根据“樊纲(2012)中国市场化指数”测算出我国地区间的要素错配程度,其结果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育水平较为落后。结合我国地区碳排放效率和要素错配程度分析,可以知道东部地区较低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伴随的是较高的碳排放效率,而扭曲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伴随的则是较低的碳排放效率,因此可以初步得出要素市场扭曲会影响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以要素错配为主的一系列变量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通过Moran检验得出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由于地区内的经济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政府决策的影响,使得区域间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要素错配、能源消费结构、产权结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均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产业结构与效率值正相关,证实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而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存在负影响,因地区间要素流动障碍及价格扭曲形成的经济粗放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继而影响了能源的集约利用;此外,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政府干预都对碳排放效率有正的影响。
【关键词】:碳排放量 碳排放效率 要素错配 SBM模型 空间计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F1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文献综述14-18
  • 1.3.1 碳排放效率的评价及影响因素14-16
  • 1.3.2 要素错配相关研究16-17
  • 1.3.3 文献评述17-18
  • 1.4 主要内容18-20
  • 1.4.1 论文章节安排18
  • 1.4.2 研究方法、工具及创新点18-20
  • 第2章 要素错配影响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理20-28
  • 2.1 “要素错配”的概念20
  • 2.2 要素错配影响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理论基础20-24
  • 2.2.1 基于环境技术理论的分析20-21
  • 2.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21-22
  • 2.2.3 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分析22-24
  • 2.3 要素错配影响地区碳排放效率的路径24-28
  • 2.3.1 要素错配对能源集约利用的影响24-25
  • 2.3.2 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25-27
  • 2.3.3 小结27-28
  • 第3章 地区碳排放效率及要素错配程度的测算28-38
  • 3.1 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测算28-35
  • 3.1.1 模型的选用28-29
  • 3.1.2 数据说明及地区碳排放量估算29-30
  • 3.1.3 地区碳排放效率测算结果分析30-35
  • 3.2 地区要素错配程度测算35-36
  • 3.3 小结36-38
  • 第4章 要素错配影响我国地区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实证38-43
  • 4.1 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相关因素38
  • 4.2 模型构建38-39
  • 4.3 实证结果分析39-43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3-46
  • 5.1 主要结论43
  • 5.2 政策建议43-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附录A 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指数50-51


本文编号:103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03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