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
【摘要】:提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据湖北省经济普查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4个子能力模块,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湖北的资源优势条件,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留住本省人才、提高科研素质,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盈利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军事经济学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
【分类号】:F273.1;F279.27
【正文快照】: 0引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冲击,之后为了振兴经济,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走出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2009-2013年美国政府多次发布国家创新战略,促进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中国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治河;潘晶晶;李鹏;;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演化及规律探索[J];科研管理;2015年03期
2 曹兴;王栋娜;张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绩效分析[J];科学决策;2014年12期
3 吴忠涛;张丹;龚艳;;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11期
4 高杰;田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测度——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J];创新;2014年04期
5 纪晶华;许正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实现自主创新[J];经济纵横;2013年01期
6 孙早;宋炜;;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管理;2012年08期
7 杨楠;;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8 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宋河发;穆荣平;;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玲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清子;王振振;王立剑;;中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基于GR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10期
2 曹虹剑;李康;;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J];经济数学;2016年03期
3 文婷;;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6年18期
4 徐婷;王朝;;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5 徐建中;王纯旭;;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自适应遗传算法组合评价[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10期
6 刘冰峰;闫宁宁;;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以景德镇文化产业为例[J];企业经济;2016年08期
7 吴海江;;三参数区间灰数信息下产业创新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6年15期
8 贝成成;储节旺;;合肥市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2016年30期
9 温晓慧;黄海洋;王晓珍;高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3期
10 董登珍;吴翠;龚明;;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卓宏;朱海玲;;基于钻石模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4年10期
2 周霞;盛丹华;何小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10期
3 黄鲁成;张静;吴菲菲;苗红;娄岩;罗晓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性评价指标及标准[J];统计与决策;2013年05期
4 张晓东;霍国庆;李天琪;袁永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能力评价与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24期
5 陈劲;吴波;;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开放度与外部关键资源获取[J];科研管理;2012年09期
6 熊勇清;曾铁铮;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环境:评价模型及应用[J];软科学;2012年08期
7 张冀男;苏相锟;;基于地方政府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5期
8 林学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形成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2期
9 汪秀婷;杜海波;;系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架构与培育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10 谢福泉;;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在位企业和后发企业的比较[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连芬;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李海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忠良;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谭双顺;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展鲜花茶前景看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高天;铝轮廈正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J];铝加工;2004年05期
3 周良洛;;以新兴产业来激发地区创造活力[J];前线;2006年12期
4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8期
5 ;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之魂[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6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8 潘利;;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选准突破口[J];广东经济;2010年06期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新湘评论;2010年11期
10 ;连云港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J];江苏建材;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韩影;贝绍军;赵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刃刚;;河北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意义、条件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春东;张露露;;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识别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延年;;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小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仁;范益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N];大庆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3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时飞;新兴产业撬动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王晓明;刘峰:新兴产业是否过剩,资本会自行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郑英;市政协举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政情交流会[N];江阴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s,
本文编号:1119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11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