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基于中国能源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聚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基于中国能源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集聚 全要素能源效率 动态广义矩模型 门限效应
【摘要】: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5,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factors by using the dynamic generalized moment model. The panel threshold model is used to test the threshold valu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o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re is a robust "U" 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on energy efficiency; Wh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below the threshold of 1.45,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Wh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higher than 1.45,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ill restrain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JY001)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Q046)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科技骨干培育计划项目(2017XZ033)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空间集聚力是决定产业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集聚能够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促使集聚区内企业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1]。能源行业是以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原料和依托的产业,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是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能源效率及其政策和技术(上)[J];节能与环保;2001年06期
2 张平;英国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取向[J];中国能源;2001年02期
3 滕玉华;;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2009年27期
4 冯明;吴开;;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5 李峻;张晟;邓仕杰;;能源效率研究综述[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邓强;谭忠富;韩金山;;中国能源效率的国际对比分析[J];电力学报;2010年02期
7 潘国刚;贾江涛;;基于系统论的我国能源效率提升战略研究[J];节能技术;2011年03期
8 胡俊;;2001~2008年间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9 刘战伟;;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其收敛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程玉鸿;张玮琪;;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2 彭源长;市场将刻画能源效率和结构崭新面貌[N];中国电力报;2013年
3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拟制定消费品能源效率计划和修订能源效率执行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4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拟制定消费品能源效率执行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首席研究员 教授 陈柳钦;不应忽视能源效率的回弹效应[N];中国石油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慧;2011年能效产业或将大放光彩[N];中国能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芯仪;环境约束下的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高秀革;河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谢秀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区域比较[D];暨南大学;2015年
4 刘昌林;FDI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杨越;金融发展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梦蕴;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吴鹏;经济转型背景下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赵亚楠;碳排放约束下山东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吕斌斌;经济开放对能源效率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鲁德帝;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分布探析[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3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