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逆库兹涅茨化”效应测量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逆库兹涅茨化”效应测量及分析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结构 逆库兹涅茨化 再配置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摘要】:研究目标: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中"逆库兹涅茨化"效应问题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方法:借鉴马塞尔增长源分解模式,构建基本模型,推导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效应的具体测算公式并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农民工回流及农业劳动份额增长而引起的"逆库兹涅茨化"效应没有被发现;由劳动力从工业转移到服务业而引起的"逆库兹涅茨化"效应显著;就经济整体而言,我国产业结构变迁所引起的"逆库兹涅茨化"现象不明显。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有利于提高生产率的方向相契合。研究创新:给出了测算中国产业结构的"逆库兹涅茨化"效应的具体公式与判断依据。研究价值:模型具有研究产业结构质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关系的宽泛用途。
[Abstract]:Objectives: to China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anti Kuznets" effect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Marcel decomposition of sources of growth mode, to build the basic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anti Kuznets" effect of the specific calculation formula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agricultural labor share growth due to the inverse Kuznets effect was not found; the "anti Kuznets" effect by the labor force from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to the service industry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changes; overall,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anti Kuznets" phenomenon is not obvious.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benefit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direction of fi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gives the calculation China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anti Kuznets" effect of the specific formula and judgment basis. The research value: Model There is a broad u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文化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研究”(12CJL031)的资助
【分类号】:F121.3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Kuznets(1941)将产业结构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部门”,使用了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概念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他指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使得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将此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寄石;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J];世界经济;1979年08期
2 华淑华;;库兹涅茨的主要著作[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8期
3 张健;库兹涅茨及其经济理论[J];世界经济;1990年01期
4 苏珊·伦道夫;陈达平;;马来西亚的库兹涅茨过程[J];南洋资料译丛;1991年03期
5 王永瑜;刘会勇;;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库兹涅茨效应分析[J];甘肃金融;2011年04期
6 刘阳;;惠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关系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8期
7 吴正俊;;从库兹涅茨“倒U曲线”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走向[J];理论探讨;2007年01期
8 李京文;杨正东;;库兹涅茨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转型的启示[J];学术界;2013年08期
9 吴殿廷,宋金平,梁进社,张同升;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10 马霄鹏;高伟;;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对“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世伟;吕世斌;;库兹涅茨倒U假说:基于相对收入不平等的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孙力军;胡云祥;;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胡荣才;黄晓璐;陈雪琪;;长汀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游梦华;“三张王牌”与“库兹涅茨环境曲线”[N];广东建设报;2006年
2 王振中;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容忽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国信证券 黄茂;经济规律主导产业轮动[N];上海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凌;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勇;浙江省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超;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相互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3 刘海;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俞凌光;产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李进伟;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闫洪举;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变迁对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许子琦;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8 黄敬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蕊;产业结构变迁与居民生活水平的关联性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10 林详育;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6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