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发布时间:2018-01-04 02:21

  本文关键词: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出处:《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西江上游 沉积物 重金属 同位素示踪 污染来源


【摘要】:为研究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对河流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在西江上游的刁江、龙江、融江和柳江四条河流选取12个采样点,分析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Cr、Ni、Tl、Sb和Hg)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剖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污染物含量方面,沉积物中w(As)、w(Pb)、w(Cd)、w(Ni)、w(Zn)、w(Cu)、w(Tl)、w(Hg)、w(Sb)、w(Cr)平均值分别为95.42、113.09、4.92、28.03、416.51、27.07、0.75、0.31、34.02、57.58 mg/kg,w(As)、w(Sb)、w(Zn)、w(Pb)和w(Cd)的变化较大,分异显著,受外来源影响较大.(2)空间上,内梅罗指数结果显示,刁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龙江次之,融江和柳江较低.(3)污染物来源方面,As、Pb、Cd、Zn、Cu和Sb具有同源性,与西江上游有色金属聚集区矿产开发有关,Ni、Tl、Hg和Cr具有同源性,与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有关;沉积物样品206Pb/207Pb变化范围为1.08~1.19,4条河流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大厂、车河矿石同位素比值接近程度依次为刁江、龙江、融江、柳江.Pb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刁江和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受有色金属采选冶矿业活动影响,融江、柳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由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所致.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accumulation area on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 of riv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Xijiang River, 12 sampling sit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four rivers of Diaojiang River, Longjiang River, Rongjiang River and Liujiang Riv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Xijiang River. The contents of 10 heavy metal elements, CuPbPbPbPbPbPbPbCU, aspergite, TlSb and HG, in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the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sediments. Cluster analysis and Pb isotope tracing techniqu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 in sediments.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two species are 95.42 / 113.09, respectively. 4.92t 28.03n 416.51n 27.07U 0.75N 0.31g / kg 57.58 mg / kg SbSb / kg / kg / kg / kg / kg ~ 57.58 mg 路kg ~ (-1)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kg ~ (?). The results of NMELO index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the highest in the sediments of Diaojiang River, followed by Longjiang River. The sources of pollutants in Rongjiang and Liujiang are of the same origi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ineral exploitation of the nonferrous metal accumulation are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Xijiang River. Hg and Cr are homologous and related to the natural source factors of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variation range of 206Pb / 207Pb in sediment samples ranges from 1.08 to 1.190.The Pb isotopic ratios of sediments of four river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Dachang, and the isotopic ratios of Chhe ore are close to those of Diaojiang. The results of isotopic tracer analysis of Longjiang, Rongjiang and Liujiang further verify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Diaojiang and Longjiang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ining activities of non-ferrous metals mining, processing and metallurgy. Heavy metals in Liujiang sediments are mainly caused by natural source factors of geological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3GXNSFEA053001)
【分类号】:X522
【正文快照】: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场所,长期累积在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比上覆水体中高出几倍至几十倍,水体沉积物蕴含着丰富的水环境质量变化信息[1-2],成为水环境中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之一.沉积物中重金属能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再次释放进入上覆水体,形成“二次污染”,并通过生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豫;吴召仕;赵中华;王晓龙;刘新;郦倩玉;蔡永久;;阳澄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11期

2 王祖伟;王yN玮;侯迎迎;包姗姗;王子璐;王倩倩;;于桥水库水源地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异与景观格局的关系[J];环境科学;2016年09期

3 李佳璐;姜霞;王书航;王雯雯;陈俊伊;;丹江口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迁移能力[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4 苏荣;王晓飞;洪欣;黄小佳;李丽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J];现代化工;2015年01期

5 张永祥;蔡德所;吴攀高;;广西龙江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6期

6 吴文成;任露陆;蔡信德;汪涛;;茅尾海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7 刘良;张祖陆;;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8 朱飞;李彦旭;许振成;赵学敏;杜青平;魏东洋;;龙江河水体与沉积物镉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11期

9 谢文平;王少冰;朱新平;陈昆慈;潘德博;洪孝友;尹怡;;珠江下游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12年06期

10 李晓燕;华珞;李琼;杨雪燕;陆韬;;云南大红山铜矿周围河流中铜及其伴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2期

2 钟雪梅;夏德尚;宋波;陈同斌;;广西土壤镉含量状况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7期

3 王颖;唐艳葵;Thongsalak Saktikoun;许子樝;韦柳伊;郑广益;梁艳;;水生植物腐解过程对水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7期

4 丁之勇;蒲佳;吉力力·阿不都外力;;中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分析[J];环境工程;2017年06期

5 尹娟;李国祥;王晓飞;邓渠成;杨妮;周中华;;基于GA-SVM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年06期

6 王晓飞;邓超冰;尹娟;许桂苹;邓渠成;;基于区间数排序法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7年03期

7 郝变;陈苓丽;章向群;;ICP-MS测定药用辅料硬脂酸镁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J];中南药学;2017年05期

8 张菊;陈明文;鲁长娟;郭娜;殷山红;邓焕广;;东平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5期

9 刘莹;董文平;刘鹏;刘晓晖;王炜亮;;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风险评估[J];科技导报;2017年09期

10 张慧娟;刘云根;齐丹卉;王妍;侯磊;;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春晖;张瑞雷;吴晓东;冯立辉;王丽卿;;n坪聿愠粱镉魏椭亟鹗舴植技拔廴酒兰踇J];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2 郭晶;李利强;黄代中;卢少勇;黄艳芳;王琦;田琪;;洞庭湖表层水和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01期

3 朱林;汪院生;邓建才;张洪梅;刘鑫;;长荡湖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空间分布与污染特征[J];水资源保护;2015年06期

4 Liping Chen;Ying Zhang;Qigen Liu;Zhongjun Hu;Yuejuan Sun;Ziran Peng;Lijing Chen;;Spatial variations of macrozoobenthos and sediment nutrients in Lake Yangcheng: Emphasis on effect of pen culture of Chinese mitten crab[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5年11期

5 张光贵;谢意南;莫永涛;;洞庭湖典型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10期

6 蒋豫;刘新;高俊峰;蔡永久;;江苏省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7期

7 孔明;彭福全;张毅敏;尹洪斌;刘庄;晁建颖;;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6期

8 王玲玲;吴卫菊;张斌;廖琪;;梁子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及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6期

9 景明;李继影;刘孟宇;高昕;孙艳;;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11期

10 刘成;邵世光;范成新;周麒麟;陈超;申秋实;;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营养盐分布与释放风险[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晶晶;;水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6期

2 李双文;;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渠道[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3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J];上海地质;2002年03期

4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5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6 谢宝贵,刘洁玉;重金属在三种食用菌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年02期

7 薛艳,沈振国,周东美;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与机理[J];土壤;2005年01期

8 张炜鹏;陈金林;黄全能;王擎运;赵好;薛丹;;南方主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孙嘉龙;肖唐付;周连碧;何立斌;宁增平;李航;彭景权;;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10 刘晓辉;吕宪国;刘惠清;;沟谷地不同植被下土壤重金属纵向分异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6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段丽琴;;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魏海龙;吴学谦;付立忠;吴庆其;李海波;柴振林;孙敏华;;双孢蘑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与累积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小雪;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杨成方;金属硫化物矿区稻田土壤中硫素的迁移转化及次生硫酸盐矿物中重金属的溶出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5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韩宗梁;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功亮;铀及伴生重金属对酸模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6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376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