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效应——基于非参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21:00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效应——基于非参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创新 驱动效应 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机前沿分析法


【摘要】:考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市场竞争力3个因素对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的影响,并将这3个因素纳入到技术无效方程中,基于1997—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效应,分析影响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2年间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且整体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新产品开发经费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具有显著性的正向作用;节能技术改造经费对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具有显著性的负向作用。完善技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灵活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促进国内外技术共生单元协同创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n the dri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se three factor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valid equation of technology. Panel data based on 21 subdivision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1997-2012. The dri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studied by means of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ethod (SFAA).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ri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driving effe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from 1997 to 2012.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steady growth year by yea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fund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ri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und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driv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ect the investment syst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dopt flexible management mod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chnology symbiosis uni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aliz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03003,71371014,71403003,51774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71704002)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资助(SK2016A029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508085QG147,1708085QG166) 安徽省软科学项目资助(1502052055)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AHSKY2015D78,AHSKQ2016D26)
【分类号】:F224;F276.44
【正文快照】: 中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了高速增长的优异成绩,但这种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源、资本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而产出则较少,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技术进步的驱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1]。而且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缺乏原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燕;技术创新之我见[J];经济师;2000年06期

2 蔡玉江,皇甫月东;对落后地区如何面对技术创新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1期

3 胡凤英,贾振宏;浅谈技术创新的类型[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1期

4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征稿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1期

5 ;技术创新的三要素[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0年01期

6 ;国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08期

7 苏雪串;技术创新中的市场和政府[J];经济世界;2000年01期

8 洪江如;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J];技术经济;2000年07期

9 温宪元;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开放时代;2000年06期

10 王润良,郑晓齐;略论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区别[J];科技导报;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成才;;构建生产力促进发展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皓;宁婷婷;;技术创新对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4 曲永义;;论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刘丽;;工资、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志强;尤会杰;赵守艳;;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低碳发展动力模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健民;张仁开;;应用技术类学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杨吉生;;企业专利能力与技术创新的互动作用分析[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何一鸣;高少慧;;市场化、技术创新与广东模式[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卫亚;韩文娟;刘俊强;;基于分层模型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系统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大学法学院 刘焕桂 石柏林;大力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N];光明日报;2013年

2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彭宜钟;以技术创新推动城镇化进程[N];金融时报;2014年

3 记者 郭峰邋通讯员 钱巧江;技术创新,抢占行业制高点[N];杭州日报;2007年

4 刘诗白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当技术创新走出实验室[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杨启先;以技术创新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N];学习时报;2007年

6 周凤奎;经济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进步[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7 记者 李学华;南非技术创新局正式成立[N];科技日报;2009年

8 王家瑞;城市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才让;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10 计红胜;擎起技术创新之旗[N];中国航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飞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徐欣;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于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赵红梅;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宋泽海;基于协同论的冶金企业技术创新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唐小旭;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建伟;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丹;产业技术创新传导机理及测度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梁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千里;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2 叶玲飞;江苏省科技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3 薛欢;不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成;城市智慧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唐华一;技术创新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6 高佳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就业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7 琚泽霞;金融发展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8 吴晓;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城市化[D];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

9 郭s,

本文编号:1415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15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