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效应——基于农业化、内需化、城市化与省域经济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6 22:18

  本文选题:流通产业 切入点:发展效应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流通产业在我国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凸显。并且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从供需两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流通产业对我国商贸业、农副业、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都具有极其明显的推动作用,流通产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了流通产业对农业化、内需化、城市化和经济大省的影响,提出流通产业的发展不但要发挥好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要立足当下惠及长远,切实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Internet Circulation" Action Pla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all fields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prominent. As our country unswervingly promotes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promote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both ends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a's trade and trade industry. Agricultural sideline industry, resident consumption level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ll have the extremely obvious promotion function,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has already become the basic industry and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on agricultural, domestic demand,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should not onl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ut also benefit the long term and realize innovation and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
【作者单位】: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F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彭海红;王海波;;农产品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4期

2 邓莎莎;;流通产业与城镇化发展理论综述及其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4期

3 雷萍;;我国流通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与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2期

4 郑勇军;肖亮;牛言瑜;廖明;徐锋;易开刚;朱发仓;徐元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5 袁平红;;全球流通发展新态势下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葳葳;我国商贸流通业经济效应统计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鲁鱼;深圳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契机[J];开放导报;2002年06期

2 山河;升级流通产业[J];中国市场;2002年01期

3 马彦丽;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政府合理规制[J];财贸经济;2002年12期

4 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文启湘,彭金荣;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的理论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6 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期

7 金永生;论流通产业组织及其创新[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郑依;创新流通产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87期

9 李志玲;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初探[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02期

10 苏明晃;关于确立流通产业为战略性产业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弘;;“十一·五”期间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淑梅;;流通创新是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利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流通产业战略选择[A];“羊城杯”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文启湘;赵玻;;试论加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文启湘;彭金荣;;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的理论分析[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方虹;;中国流通产业的组织创新与竞争优势[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文启湘;赵玻;;新时期我国流通产业政策创新研究[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军捷;;加强统筹规划 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弘;;“十一·五”期间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杜丹清;;政府在流通产业提升竞争力中的作用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则;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记者 吴欣;流通产业全面开放提速[N];物资信息报;2005年

3 张繁来;赵萍:美国流通产业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杨紫;《流通产业经济学》出版[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颜菊阳;流通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N];中国商报;2007年

6 记者 刘朝霞 实习生 李高超;中国流通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N];国际商报;2005年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流通产业走向[N];黑龙江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吕巍;流通产业:无特色不生存[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洪涛;现代流通产业迎来新契机[N];北京商报;2012年

10 洪涛;我国将全面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N];中国改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锦良;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2 张连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细建;流通先导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洪平;流通过程的系统决定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沈青;战后日本流通产业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中国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宣瑞;南京市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3 尹艳灵;乌鲁木齐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正华;东北地区城镇化与流通产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杜洁思;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6 孙稳;江苏省流通业就业吸纳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6年

7 吕雅齑;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比较[D];兰州财经大学;2016年

8 何毓彬;我国流通产业景气波动监测预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9 胡红飞;流通产业创造价值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曹俊;四川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1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21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