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2 18:12

  本文选题:生物制造产业 切入点:可持续发展 出处:《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与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快速发展,生物制造产业逐渐得到全球性的关注。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各国的经济陷入不同程度的低迷状态,他们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增长,都在寻找新的、绿色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生物制造产业也因此逐渐被重视起来。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促进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现实重要问题。本文在明确生物制造、生物制造产业等基本概念和生物制造产业的特征后,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和经验借鉴,得出对吉林省的启示,然后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将经济、环境、技术和政府作为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AHP-模糊综合法来评价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相关实证结果发现,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提出关于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对策建议。在文章的最后阐明本文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he bio-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adually received global attention. In order to restore economic growth as soon as possible, they are all looking for new, green ones.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mode. As a result, the bio-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gradu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bio-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will have a great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that our country is facing at present. After defin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and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life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raws the enlightenment to Jilin Province, and then uses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a set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The economy, environment, technology and government are regarded as the primary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ion. The AHP- fuzzy synthesis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re expounded.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将在21世纪崛起的生物制造工程[J];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04期

2 朱琳;;把握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晓燕[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3期

3 石维忱;;生物制造产业“十二五”时期发展展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黄霞;;我国生物制造迎来快速发展机遇——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07期

5 赵沛楠;;生物制造:迎来发展关键期[J];中国投资;2009年09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至尧;魏大忠;;生物制造工程的产生、发展与展望[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颜永年;熊卓;王小红;林峰;陈立峰;刘海霞;;生物制造内涵初探[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海霞;颜永年;王小红;熊卓;潘玉琼;;基于生物制造的类组织前体的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光;王刚;史续典;何峰;余龙江;;调控微生物的生物制造技术与应用[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杨光;王刚;史续典;付丽娜;何峰;余龙江;;纳米纤维素的先进生物制造及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伟;张欣;李晋;;十二五“生物制造”与消防安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7 王身国;贝建中;;纵论生物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少华;张延平;李寅;;后基因组时代的丁醇生物制造[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9 张人佶;唐光昕;颜永年;;表面涂层技术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丁姗;苏州大学成立生物制造研究中心[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姜小莉 沈戈;发展生物制造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常州日报;2010年

3 刘国锋;“十二五”末现代生物制造产业将新增产值1000亿元[N];财会信报;2011年

4 刘碧玛;生物制造工程材料前景诱人[N];科技日报;2005年

5 宦璐;我国生物制造业2015年产值将破万亿[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陈yN淼;规划落地 生物制造产业瞄准7500亿[N];中国工业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启婉;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一乔;吉林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49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49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3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