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区域产业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Abstract]:By using spatial structure decomposition model, a decomposition model suitable for input-output table between regions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The increase of added value of 136 industries in 8 regions of China from 2002 to 2007 is decomposed into technology. Regional trade and preference and other structural factors and final demand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structural factor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differences among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change of regional trade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at the industrial level, the change of technology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case of subregional industry, Changes in regional trade and value-added growth are the main reason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F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强,冈本信广;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及其问题[J];统计研究;2002年09期
2 张亚雄;刘宇;李继峰;;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2年05期
3 孟彦菊;;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阿玲,黄伟,张晓华;地区经济差距根源的区际产业经贸关系实证研究——从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联结表试算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5年03期
2 黄伟,张阿玲,张晓华;区域间优化发展模型构建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3 赵放;刘秉镰;;一种基于RPC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11期
4 张向前,黄种杰;入世后两岸四地人才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5 陈建华;刘学勇;秦芬芬;;CGE模型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引入研究[J];发展研究;2013年07期
6 赵玉焕;王淞;;基于技术异质性的中日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施亚岚;崔胜辉;许肃;林剑艺;黄葳;;中国产业能源消费氮氧化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S1期
8 范丽伟;潘晨;赵锡波;;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驱动因素分析模型及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9 李昭华;傅伟;;中国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的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9期
10 王少剑;刘艳艳;方创琳;;能源消费CO_2排放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召元;李善同;;中国2002年省际间贸易估计[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Xiawei Liao;Tokuhisa YOSHIDA;;Japan and China's Energy-related CO_2 Emissions: 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Japan?[A];第五届全国计算机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4 刘瑞翔;姜彩楼;;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周文祥;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孟彦菊;投入产出模型扩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韩斌;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邵永运;时滞广义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容许性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徐隽;我国区域之间电力互换效益分析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王磊;中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的规模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杨林涛;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10 刘亦文;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京津区域CGE系统开发及区域经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振;基于动态投入产出法的钢铁产业发展模型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洁;长三角区域食品工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5 杨念;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慧;西南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彭鹏;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余胜利;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性变动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丁子和;沿海地区产业需求关联性比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关联度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孟彦菊;翟佳琪;;关于EC+IO联合模型的综述[J];统计研究;2008年09期
2 ;Chines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DA Model[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文;徐小琴;;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0年04期
2 彭文生;;增长放缓没有带来明显失业[J];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49期
3 萧琛;胡翠;石艾;;“民工荒”的原因、应对与劳工市场制度变革前景[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1期
4 ;全球共同面临就业失速的困境[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年03期
5 张文;郭苑;徐小琴;;宏观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基于31个省级地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2期
6 周选;蔺奂;;“沪蚁”生存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6期
7 张茉楠;;把人口红利转为人力资本红利[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2年09期
8 张宗军;王向楠;;中国财产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险种结构[J];经济与管理;2012年09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潘晟;结构性因素拉低去年申城房价[N];上海金融报;2013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2春季企业‘用工荒’专题调研”课题组;重视结构性因素导致的“招工难”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曾琳琳;缓解农民工就业 重振中小企业是关键[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本文编号:2225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22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