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食用油消费缺口持续拉大,敲响了我国粮油安全的警钟,于是山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江西拥有油茶种质资源丰富的福祉及其优良生态环境的天然禀赋,与油茶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然而,江西生态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常态经济下行背景的诸多不确定性,把握好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的方向,无疑是个全新的课题。研究江西高端木本植物油料油茶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寻求江西省发展绿色生态油茶产业路径选择及其策略,推进该省油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植物食用油油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种植产业的主、客体层面,以油茶龙头企业、油茶专业合作社2种主要经营模式为主,选取江西油茶优势种植区域的44家油茶龙头企业、40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和86位基层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影响因素的问卷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表明,目前江西油茶龙头企业与油茶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扩张明显,依次面临制约发展的资金短缺、林地流转困难、技术缺乏、用工与品牌销售难等问题;技术层面重造轻管,急需丰产栽培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及其青壮年劳动力;从油茶产业客体视角,我省需加强外部绿色生态油茶生产环境建设工作、种植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储备,重视产品体系与质量检测,以及树立与宣传品牌文化的并重建设。油茶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不同,它们的经营行为、经营质量以及制约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所作的层次分析法分析绿色茶油供给阻力及其质量投资模型实证研究,也显示出差异,其中经济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更意愿决策绿色茶油生产,更有效推进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的发展。以及总结探讨了重点发展型的油茶龙头企业绿色生态产业化路径和培育发展型的油茶专业合作社绿色生态产业化路径选择与策略。
【关键词】:油茶 生态 绿色产业 层次分析法 问卷调研 路径选择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绪论8-2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9-10
- 1.2.1 研究内容9
- 1.2.2 研究方法9-10
- 1.2.3 技术路线10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3.1 研究目的10-11
- 1.3.2 研究意义11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11-23
- 1.4.1 国外食用植物油产业概况11-13
- 1.4.2 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概况13-22
- 1.4.3 问题的提出22-23
- 2. 研究方法与实证设计23-36
- 2.1 经营主体界定与决策行为分析23-26
- 2.1.1 经营主体界定23
- 2.1.2 经营主体类型与决策行为分析23-26
- 2.2 供给影响因素分析26-29
- 2.2.1 影响因素分析26-28
- 2.2.2 质量供给决策模型构建28-29
- 2.3 调研问卷设计29-30
- 2.3.1 问卷设计过程29
- 2.3.2 问卷内容构成29-30
- 2.4 数据及资料收集30-31
- 2.4.1 调查样本选择30-31
- 2.4.2 调查区域简介31
- 2.5 数据、资料分析处理31-36
- 2.5.1 数据处理31-33
- 2.5.2 基本情况简介33-34
- 2.5.3 实证分析程序34-36
- 3. 江西主要油茶种植经营模式的经营水平及其主要特征分析36-44
- 3.1 经营规模分析36-37
- 3.2 经营管理技术现状与需求分析37-42
- 3.2.1 经营管理现状37-38
- 3.2.2 技术需求38-42
- 3.3 经营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分析42-43
- 3.3.1 自然条件42
- 3.3.2 生产要素42-43
- 3.3.3 种植管理技术43
- 3.3.4 商品特性及其他43
- 3.4 小结43-44
- 4. 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制约影响的实证分析44-49
- 4.1.经营概况44
- 4.1.1 龙头企业44
- 4.1.2 专业合作社44
- 4.2 “主体问题”分析44-46
- 4.2.1 龙头企业经营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45
- 4.2.2 专业合作社经营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45-46
- 4.3 “客体问题”分析46-48
- 4.3.1 生产环境46-47
- 4.3.2 技术储备47
- 4.3.3 产品体系47
- 4.3.4 品牌文化47-48
- 4.4 小结48-49
- 5. 江西油茶种植经营实体绿色茶油供给模型及其行为决策分析49-56
- 5.1 层次结构分析49-51
- 5.1.1 构造成对判断矩阵50
- 5.1.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50-51
- 5.1.3 计算层次总排序权值和一致性检验51
- 5.2 模型构建51-53
- 5.2.1 前提假设51-52
- 5.2.2 模型设定52
- 5.2.3 模型解析52-53
- 5.2.4 模型解释53
- 5.3 典型案例分析53-56
- 5.3.1 典型案例53
- 5.3.2 决策分析53-56
- 6. 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选择及其路径分析56-59
- 6.1 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56
- 6.2 发展选择与路径分析56-59
- 6.2.1 路径选择56-57
- 6.2.2 路径分析57-59
- 7. 结论59-61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智富;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J];农村百事通;2004年16期
2 汪维勇;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6期
3 邹宽生;;入世后江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年05期
4 雍爱玲;发展油茶产业前景广阔[J];农技服务;2005年08期
5 冯继福,胡伟;对安徽油茶产业名牌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6 ;油茶助农民增收[J];福建农业;2005年04期
7 黄春元;加快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8 王奇;;发展油茶产业前景看好[J];农村新技术;2006年02期
9 柏方敏;何志高;;油茶盛开致富花[J];湖南林业;2006年05期
10 彭建桃;;茶陵县增加油茶效益的主要措施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霍宝民;谷留杰;翟文继;臧建立;;河南油茶产业化资源培育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2 李德明;王绿林;曾广林;;襄樊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3 李苏荣;张津平;黄福平;;对促进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黔东南州政府油茶产业发展调研组;蒲祖银;;关于我州油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A];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雅鹏;刘雪芬;吴娟;;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6 ;安徽省油茶产业协会[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郭水连;郭亮;郭卫平;;气候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穆姝慧;孙承文;桂房红;蒋立科;;对目前我国油茶科学研究战略的刍议[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9 谭晓风;;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10 文会中;;做大做强湖南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辉霞 傅仁斌;杂交油茶产量高[N];湖南科技报;2005年
2 ;油茶产业规划“1155”工程[N];江西日报;2005年
3 黄晓彬 刘彦;红山油茶结“金果” 规模种植创效益[N];闽西日报;2005年
4 张梅 龚良明 本报记者 胡应翔;江西冒出个油茶产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蒋能清;耒阳油茶产业显露“尖尖角”[N];衡阳日报;2006年
6 江林;江西加快发展油茶产业[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袁海明 (作者系袁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五方面下工夫发展高产油茶产业[N];宜春日报;2007年
8 王志凌;百年油茶的复兴之旅[N];福建日报;2007年
9 胡青松邋洪鸣;江西油茶产业获财政重点扶持[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李晚成邋张志勇;政策利好助推油茶产业奔向“春天”[N];江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军;油茶低磷适应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周裕新;油茶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3 吴炜;普通油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北缘不同生境的响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洪燕真;基于农户经济视角的油茶供给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张鑫;安徽不同生态区域油茶叶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6 曾艳玲;油茶种仁糖酵解途径解析及醛缩酶基因家族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7 马锦林;油茶耐弱光生理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勇;小果油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交渐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谢一青;小果油茶种内类型划分、评价及亲缘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10 张国武;油茶优良无性系性状表现的比较分析与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雪罡;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石斌;不同库源关系对油茶光合作用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潘波;广西油茶幼龄期配方肥研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招娣;水分胁迫下普通油茶嫁接苗生理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廖文婷;5个油茶无性系光合及叶解剖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邬明娟;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浸取油茶籽油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肖云旭;海南油茶5个无性系光合特性综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家铭;庐山和井冈山不同海拔野生油茶叶片比较转录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刘伟;福建省油茶产地主要生态因子与油茶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10 刘学锋;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茶高产无性系生长结实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江西绿色生态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