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地理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8 13:53
【摘要】:论文结合经济地理学、创新地理学及城市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以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地理集聚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开展研究,基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分析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演化过程,探讨其影响因子。同时以研发集聚显著的单个城市为切入点,以目前集聚规模最大的上海大都市为研究案例,系统考察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上海研发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融合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分析,剖析了城市研发产业地理集聚的动力机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研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五部分,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是论文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简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界定研发产业的概念、分类和组织特征,梳理了产业集聚理论研究及国内外学者对研发产业相关研究及其进展。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对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章在分析全球研发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研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第三章利用2004、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数据中相关企业数据的空间信息,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第四章着重探讨了影响研发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子,发现市场规模、知识溢出、政府规模与交通条件起着较重要作用。第五章属于论文的第三部分,选取上海作为研究案例城市,基于企业视角,对城市内部研发产业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第二部分的相关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六章是论文的第四部分,通过对前面两个章节的梳理与归纳,结合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分析,提出研发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研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七章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总结与展望,概述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未来的研究展望。在对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在区域间和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均有显著性差异。研发企业主要集聚在沪宁一带和沪杭甬区域。研发产业集聚的多中心趋势显著,主要集聚中心分别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极核之间轴线不断发育,即轴线区域研发企业的集聚规模和密度均在不断扩大。集聚点和轴线共同构成了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市场规模、知识溢出、政府规模对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的地理集聚具有显著影响。此外,交通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发产业的空间结构。上海研发产业集聚的案例研究与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上述研究结论,但微观尺度的研发产业集聚因素与区域尺度下的影响因子也有所差别,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内部研发企业区位主要受园区、高校和交通通达性影响。其中,园区是影响研发企业区位的重要因子,制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变化是大都市区研发产业空间重构的重要动力。论文提出了研发产业地理集聚的动力机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城市研发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建议:(1)积极开拓市场;(2)大力引资引智;(3)提升城市软环境;(4)升级研发产业集聚区,打造研发产业集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评论员;;北京要搞研发产业[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Z1期

2 李萍;冯琪;;关于重视发展研发产业的对策与思考[J];理论导报;2012年02期

3 ;食品安全战略联盟建五大研发产业平台[J];分析仪器;2013年01期

4 覃睿;田先钰;;研发产业的理论与经验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天津科技;2007年01期

5 黄鲁成;周婷婷;徐文璐;;研发产业景气监测与预警[J];统计与决策;2007年18期

6 黄鲁成;周婷婷;徐文璐;;研发产业景气监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7 任伟宏;黄鲁成;;研发产业评价指标与方法的探讨[J];经济论坛;2008年06期

8 姜念云;;研发产业:审视研发活动的一个新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8期

9 王铮;李兵;刘丽;熊文;;加快北京研发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0期

10 韩霞;李小宁;董正强;;北京发展研发产业的创新战略及实施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赵刚;怎样对待国际研发产业对华转移[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钱兰邋实习生 尤薇;省疾控中心与医药园区共建预防学研发产业化基地[N];泰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毛庆 张璐;整合全球资源,发展新兴研发产业[N];南京日报;2011年

4 宋菲;香港科技研发产业有潜力[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馨;把研发中心建到校园去[N];南京日报;2008年

6 记者 范建;食品安全战略联盟建五大研发产业平台[N];科技日报;2012年

7 ;中关村研发产业发展研究[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朱小红;中国T恤制造商机遇何在[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姜虹;26亿打造纺织品研发产业基地[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记者 王燕;西部移动互联网研发产业基地奠基[N];西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孝华;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发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我国省区研发产业竞争力时空演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孙飞翔;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地理集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曦;研发产业主体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4 邱芳;北京研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陈罗俊;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研发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6 胡月诗;研发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蒋文菊;上海研发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孔维强;上海研发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秦健;创新型城区研发产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韩启钰;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研发产业化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7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67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