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5:49
【摘要】: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为现代林业建设布局提供了基本依据。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可以将全国分为六大林业经济产业带。由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导致木材供给量大幅下降,而为满足经济增长对木材的需求而大量进口木材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发挥各林业经济产业带的资源优势,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运用相关基础理论,结合国家总布局与区域定位,在准确把握全国与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与区位商分析找出该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理论与实际并行分析研究的方式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构想,以及重点工业园区调整思路,为该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根据区位商结果显示,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在全国范围还具有优势,但该优势正在逐年减弱,其中林业第二、三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逐渐下降,林业第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缓慢上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该地区林业第一产业关联度最大(0.76)其次是林业第二产业(0.67),再次是林业第三产业(0.57),表示该地区的林业第一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从动态角度看,该地区林业第一产业关联度逐渐下降,然后对该地区林业产业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林业第二产业关联度上升,但林业第二产业内部并未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引导带动作用,在林业第二产业中形成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即建立工业园区,形成林业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 本文重点研究建立工业园区以调整产业结构,并选择黑龙江柴河林业局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将该建议具体化,并综合应用产业链分析、SWOT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得出加强创新、延伸产业链以及发挥园区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等发展战略,对今后的研究具有实践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江;浅谈四平市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J];吉林林业科技;1992年02期

2 刘玉江;;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步骤与方法刍议[J];内蒙古林业;1991年02期

3 陈绍煜;发展三明林业产业及其产业政策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1992年04期

4 严成;从京九铁路建设看我省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J];农村发展论丛;1994年03期

5 程弘;;甘肃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建议[J];中国林业;2011年14期

6 郑慧;张宇清;吴斌;李冰;;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区域特点分析及分区经营初探[J];林业经济;2009年10期

7 董新春,陈世洪;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与比较[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8 王满;;关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性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09年04期

9 叶锋;;我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4期

10 官兴春;;雍文涛谈林业产业结构[J];云南林业;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宾;卢士庆;;准地转Q矢量在08年夏季内蒙古一次大雨过程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宋桂英;潘进军;王德民;韩经纬;荀学义;;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景明;;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刘寿东;王磊;;内蒙古近50年干旱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盖山林;;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地区在元代东西交通中的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7 刘彦琦;苏秉忠;宋建忠;;内蒙古地区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型的分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杜密茹;高海霞;张若芳;巩秀峰;王义;;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腐病研究及防治[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9 亦邻真;;内蒙古古代史中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10 徐亚娟;;内蒙古风寒指数气候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绪利 王绍燕;加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N];长白山日报;2010年

2 张洪民;我市林业产业结构应调整[N];大连日报;2011年

3 钱新胜 谢胜刚;赣鄂皖联手 筑护林屏障[N];黄山日报;2008年

4 牟景君 本报记者 潘宏宇 贾红路;鹤岗 和谐富裕新林区呼之欲出[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严坤;富顺推广珍稀树种造林[N];自贡日报;2010年

6 记者 高菲;我区今年计划造林150万亩[N];宁夏日报;2011年

7 陆春旺 李云艳;永胜:立足“山”字种好“三棵树”[N];云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张武 通讯员 雷军红;合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通过验收[N];渭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路慧雁;当好主力军 建功新林区[N];延边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金城;隆化县加快生态林建设步伐[N];承德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盈;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成茂;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雨;基于灰色理论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帆;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分与优化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袁琦;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曼;基于灰色理论的四川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郑慧;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叶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增长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吕利琴;内蒙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8 任刚;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阿荣娜;内蒙古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蔡琦;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及影响因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0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