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江;浅谈四平市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J];吉林林业科技;1992年02期
2 刘玉江;;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步骤与方法刍议[J];内蒙古林业;1991年02期
3 陈绍煜;发展三明林业产业及其产业政策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1992年04期
4 严成;从京九铁路建设看我省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J];农村发展论丛;1994年03期
5 程弘;;甘肃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建议[J];中国林业;2011年14期
6 郑慧;张宇清;吴斌;李冰;;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区域特点分析及分区经营初探[J];林业经济;2009年10期
7 董新春,陈世洪;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与比较[J];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03期
8 王满;;关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性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09年04期
9 叶锋;;我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4期
10 官兴春;;雍文涛谈林业产业结构[J];云南林业;198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宾;卢士庆;;准地转Q矢量在08年夏季内蒙古一次大雨过程中的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宋桂英;潘进军;王德民;韩经纬;荀学义;;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景明;;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5 刘寿东;王磊;;内蒙古近50年干旱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盖山林;;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地区在元代东西交通中的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7 刘彦琦;苏秉忠;宋建忠;;内蒙古地区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型的分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杜密茹;高海霞;张若芳;巩秀峰;王义;;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腐病研究及防治[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9 亦邻真;;内蒙古古代史中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二辑)[C];1986年
10 徐亚娟;;内蒙古风寒指数气候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绪利 王绍燕;加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N];长白山日报;2010年
2 张洪民;我市林业产业结构应调整[N];大连日报;2011年
3 钱新胜 谢胜刚;赣鄂皖联手 筑护林屏障[N];黄山日报;2008年
4 牟景君 本报记者 潘宏宇 贾红路;鹤岗 和谐富裕新林区呼之欲出[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严坤;富顺推广珍稀树种造林[N];自贡日报;2010年
6 记者 高菲;我区今年计划造林150万亩[N];宁夏日报;2011年
7 陆春旺 李云艳;永胜:立足“山”字种好“三棵树”[N];云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张武 通讯员 雷军红;合阳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通过验收[N];渭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路慧雁;当好主力军 建功新林区[N];延边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金城;隆化县加快生态林建设步伐[N];承德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盈;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成茂;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张爱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杨松涛;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的城镇近代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培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姜国刚;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齐殿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胡卫军;东北萨满艺术与相关民俗[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雨;基于灰色理论的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张帆;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分与优化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袁琦;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曼;基于灰色理论的四川省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郑慧;黄淮海地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叶锋;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增长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吕利琴;内蒙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8 任刚;内蒙古绿色食品产业的SWOT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阿荣娜;内蒙古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蔡琦;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及影响因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0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