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多民族地区的民族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研究
【图文】:
(图 1:茶产业链“上、中、下游”结构图)文化增长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增长,人的智慧的增长只有表现和体现候,才能现实地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力量①。目前,中国茶产业中的分,茶产业逐步开始通过内部转型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一定的分工形态和产业形态上才是具体的和能够产生经济效果的,也济增长方式运动规律的②。西南地区具备茶业上游的优势资源,以及中地域)特色资源,但是在下游产业的整合与打造上,还没有发挥出相笔者在贵阳参与过中韩茶文化节的交流,参与会见韩国茶文化协会副。在会谈过程中,了解朝韩人我国茶文化极其热爱,但认知不全面,,学习渠道也局限于大众的茶文化。可见,我国民族地区丰富的茶文要更多通过研究的方式传播出去。目前,西南地区的民族茶文化资源对民族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突出表现在对民族茶文化资源的开放利用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本文
(图 2:中国四大茶产区分布图)源于西周据是两本文学典籍和地方志。我国古代没有“茶”字而只有“荼”字,“现于《诗经》和《尔雅》,结合当时生活物质条件,“荼”指的是苦味的。在《尔雅》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前者指木本后者指草本的苦菜。两本书中的茶,都写作“荼”。在《诗经》中,记饮用功能的不多,而大都被当作比喻,茶在那时被叫做苦菜。 如《诗经风》的诗中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一点在记载于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皆纳贡之”①。该句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蜀地区就已经将茶与纳贡给周武王了。源于秦汉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 年)遣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枸酱、茶、蜜、雄黄、丹砂等商品……”②。文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S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笑非,段克勤;“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汪海鹰,刘勤晋;千利休及其茶道思想[J];中国茶叶;2004年01期
3 汤一,黄韩丹;我国茶叶生产成本效益之比较分析[J];茶叶;2004年01期
4 拉各夫·洛肯;;茶、身体和心灵[J];茶叶经济信息;2005年10期
5 姜含春,汪小谷,赵红鹰,姜苏含;试用“SWOT”法探讨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其对策[J];茶叶科学;2004年03期
6 张瑛;李建明;;少数民族旅游中的符号与结构——一个人类学视角的阐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罗显扬;张正秋;;贵州茶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8 李明;;彝族俐O幦说牟栉幕芯俊苑锴煜毓笳缤派酱宓睦﨩幦宋霭竅J];广东茶业;2008年06期
9 王志亮;透视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游来林;;略论贵州民族节日与酒及其商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o}恋;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开黎;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文化创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齐海娟;外来文化本土化的一个结晶—日本茶道精神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英雷;中国茶馆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6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3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