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交流机制下产业集群内有价值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6:31
【摘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源于其创新优势,而集群创新优势的形成则得益于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机制,集群内各创新主体通过获取其他主体的知识溢出以满足其创新对互补性和新颖性知识的需求,进而促进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集群内知识溢出的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机制来实现,因此,积极构建集群内的正式交流机制和非正式交流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学界就正式交流机制对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推动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就非正式交流机制在集群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产业集群的调研,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做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本文立论的基础,即集群内是否存在非正式交流机制、集群内的知识是否可以通过非正式交流机制实现转移以及通过非正式交流机制转移的知识是否有价值。然后,从集群整体层面、集群内企业层面、员工层面和知识自身性质出发选取变量,分析这些变量对非正式交流机制下集群内有价值知识转移的作用,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待检验假设;其次,以长沙市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调研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待检验假设进行验证并解释其原因。 通过理论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①非正式交流机制是集群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机制,集群内有价值知识可以通过非正式交流机制实现转移;②集群的创新氛围越浓,基于非正式交流机制转移有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③集群内企业间的正式合作项目越多,基于非正式交流机制转移有价值知识的可能性越大;④员工的学历层次、工作经验、交流频率与非正式交流机制下集群内有价值知识的转移正相关,面对面的非正式交流方式有利于集群内中等价值和高价值知识的转移;⑤基于非正式交流机制转移的低价值知识以显性知识居多,而转移的中等的价值的知识或高价值的知识则多为隐性知识。最后,本文就长沙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非正式交流机制的构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63;F272;F224
本文编号:2653240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63;F27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徐青;廖振鹏;张彩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世磊;;非正式交流机制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3期
3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顾琴轩;;企业R&D团队之社会资本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管理世界;2007年03期
4 许小虎,项保华;社会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10期
5 刘清华 ,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转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4期
6 程德理;;非正式交流机制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奚雷;彭灿;;战略联盟中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8 胡振华,刘宇敏;非正式交流——创新扩散的重要渠道[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8期
9 濮春华,史占中;隐含经验类知识、非正式交流与科技园区的创新网络[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3期
10 田慧敏,李南,邓丹;弱连接在促进隐藏隐性知识转移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653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5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