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
【图文】:
能环保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生物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 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图 1.2 2011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分布与比重.2 The nationwide distribution and proportion of seve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2),其它产业产值来统计年鉴》(2012)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2012) 1.2 中所示情况得出,四大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东部兴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占全国比重的 73.05%和 61.67%;中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效果显 63%;西部地区的能源储备丰厚,新能源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的 4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明显,各产业占全国比重均不到 10%。进一步分兴产业产值增加情况,作图 1.3。
第一层次是产业系统内部作用关系。这一层次耦合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内部与传统产业系统系统内部各部门间的耦合关系,各个部门功能上相互依存,内容上相互关联,构成相互作用的产业链条。产业系统各部分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如图2.1所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变动、发展,系统目标功能的实现,依靠系统要素内外组合、互动作用的协调。资源投入作为系统的发展基础支撑,通过创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流程,完成产品制造后进行产品营销,输送到相对于系统的外部环境,整个过程始终贯穿产业政策支撑与产业配套设施的支持,同时,外部环境对产业系统各部分实施反馈作用,时刻影响着产业发展过程。只有通过产业政策、配套设施、资源投入、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系统要素的协调作用,促进系统的功能实现与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熊勇清;曾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基于传统产业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4 杨红;蒲勇健;;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尹新哲;任玉珑;杨红;;基于林地资源、劳动力供给与环境约束框架下的农业与旅游业耦合产业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11期
6 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高楠;;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7 高友才;向倩;;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8 张彩霞;梁婉君;;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7年03期
9 李勇;;区域产业耦合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10期
10 杨玉珍;许正中;;系统间耦合衍生的复合生态型理念及其运行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周云平;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0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8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