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8:07
【摘要】: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亦给日益恶化的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高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国际经济与科技角逐的主要阵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自主创新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动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现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布局的合理性,是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本文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文章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结构和内容、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为后文分析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问题提供了理论路径;再次,本文从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现状。第四,利用辽宁省1995-2012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数据,通过采用DEA分析方法和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得出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协同度和发展度不高的问题;第五,采用比较分析法,将辽宁省发展现状与其他主要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现状做比较,得出辽宁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结合上述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自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初步认识[J];安徽科技;2002年08期

2 王玉春;略论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37期

3 ;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新挑战[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05期

4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对高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的基本认识[J];中国统计;2003年03期

5 特木尔,张秀桥;内蒙古高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4期

6 许江萍;政府扶持高技术产业:直接投入+政策创新[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7期

7 周维富;重视国外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挑战[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24期

8 秦琴;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一唯;;高技术产业提前达标尚需自立强身[J];每周电脑报;2004年03期

10 ;我国高技术产业提前两年达到“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J];有机硅氟资讯;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中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陈敬燮;;校办高技术产业初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蔡莉;马淑文;;高技术产业初始规模形成机理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张诚;朱东华;赖院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监测分析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洪转;赵强强;;基于加权灰关联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评价[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刘敏;;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红梅;匡暑炎;闫慧杰;;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地区动态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姚梓璇;王铮;;我国高技术产业枢纽的区位选择[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杨蕙馨;王军;;高技术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路径[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刘洪滨 山东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刘 康;青岛构建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战略初论[N];中国海洋报;2005年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刘洪滨 山东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刘 康;青岛应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N];中国海洋报;2005年

3 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李欣玉;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5 丁国元;我高技术产业提前两年达“十五”目标[N];工人日报;2004年

6 (美国)鲁白;生物高技术产业及中国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1年

7 梁兴 李春临;把高技术产业培育成经济的增长极[N];陕西日报;2001年

8 ;高技术产业相关概念的统计界定[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周倩;国内高技术产业收益有待提高[N];中国信息报;2003年

10 童加跃 邓勇;重庆:打造高技术产业重镇[N];中国财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生态位测度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魏芳;基于产业组织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洁;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评价及其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匡致远;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暨南大学;2001年

9 刘志迎;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阮光珍;高技术产业集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春;重庆市高技术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蒋彦;重庆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梁丽丽;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滕家佳;江苏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肖丽;青岛市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何琼;湖北省高技术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柳;高技术产业集聚拉动湖北经济增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况成武;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高岩;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机制构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刚;高技术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9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