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12:27
【摘要】: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其增长方向也应进入高质量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可以提升其发展质量,从而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使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能够更多地赢得主动权。因此,如何促使其迈向以高智力密集性、高科技、高附加值为特征的“高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以往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的就是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水平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过去更高,而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是指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为目标,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产业外其他创新机构开展的创新组织体系。在此理论基础上分别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端化的发展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和总结,并参考“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创新能力指标和技术效应指标来判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水平,认为其现阶段未全面达到产业高端化的要求,但正处于高端化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并且在考察期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之后,借助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和协同创新系统的评价体系,计算出其综合评价得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综合得分在2005-2016年逐年提高,说明其不断由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环节迈向高附加值环节,这离不开中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其自身的科学合理的发展。同时,在高端化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大量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高新技术,对它的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综合得分在2005-2016年逐年提高,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扩大,协同创新系统中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逐渐密切。由此可初步推测,协同创新程度的加深能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最后以协同创新系统各公因子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水平综合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16年全国各省对应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水平和协同创新水平进行评分,通过横向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协同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的产业内部协同创新因子、产业外部协同创新因子和其他创新机构协同创新因子均对产业高端化水平有显著影响。从因素的影响强度来看,创新开发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再其次是技术和市场的互相交流。通过对2016年全国各省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和协同创新程度的横向对比分析,还发现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高端化的联系较弱,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新产品收入扩大自己创新优势的能力。但需注意,协同创新水平对高端化有重要影响,却并非决定因素。从分析北京市的排名可以看出,虽然其协同创新水平高居全国第四,但高端化水平只排到十五,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首先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将收入更多的用于研发等,才能真正提高其高端化水平。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的发展并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关系框架。据此,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加强协同创新的观念、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强政府、金融机构的协同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加强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产业外创新机构的力度等建议。
【图文】:

主营业务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趋势,行业


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2009-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图

中国科技,新产品开发,统计年鉴,高新技术产业


图 3.2 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 2009-2016 年新产品开发经费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7)原始数据见附表(五)利润状况2009 到 2016 年高新技术产业利润不断增长,由 2009 年的 3729 亿元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晶;;产业高端化发展研究[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7年02期

2 徐冲;;南京加快五个“转型发展”[J];新重庆;2009年10期

3 邱丹逸;袁永;;基于省域层面的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10期

4 曾晓宏;;向西开放视角下西部优势产业高端化路径与“走出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年06期

5 刘文彬;苏植权;;广东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6年05期

6 刘英基;;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及产品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12期

7 张树俊;;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8 刘英基;;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技术创新耦合发展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5年01期

9 张树俊;;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样本[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张树俊;;泰州市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志辉;;以自主创新引领武汉工业产业高端化[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江帆;刘恩初;;发展生产服务业核心层 推动广东产业高端化[A];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2014岭南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王伯瑾;;廊坊人才吸引能力之我见[A];主动对接京津与产业高端发展路径研究——第六届沿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会议论文[C];2012年

4 宋加山;黄亭;王利宏;徐浩榕;;基于创新基金数据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现状及特征研究[A];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易烈;;狠抓“两化互动”契机 力促城镇化健康发展[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阿华;福建:铸链条建集群 投资火建设忙[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大力培育新动能 推动广东产业高端化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9年

3 记者 宋平;推动再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N];河北日报;2019年

4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执笔 魏霞;创新引领推动第二产业高端化发展[N];贵州日报;2019年

5 记者 刘晓;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动能培育 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N];南京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陈亚莹 郑宇;监管推动产业高端化 低速电动车受挤压[N];中国经营报;2018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严晓莹 通讯员 荷宣;产业高端化发展 培育发展新引擎[N];佛山日报;2018年

8 本报评论员;加快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N];榆林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相恒义 刘宏章 赵元君;实施骆驼舍饲托养促驼产业高端化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18年

10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杨立明 张苏娅;市开发区迅速打响招商引资大会战[N];连云港日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蒲晓阳;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

2 张磊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蒋君灵;龙泉驿区汽车产业高端化对策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4 许玉芬;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段毅;产业集群视角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6 杨莹莹;人才联盟促进我国产业高端化作用机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7 关军祥;山西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1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01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