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2:10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竞争的世界,谁能优先掌握核心科技,那么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各国争相发展高新技术,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中的产业也逐渐聚集到某些区域,形成点状或片状,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也日渐明显,各种分工和合作也不断争强,协调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随着世界产业结构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是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的重要焦点,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和标志。许多发达国家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不断集聚和发展,占据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霸主地位,发展中国家依靠产业集群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浪潮。 各国政府现在都较为重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颁布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时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和科技、经费投入,加大了产学研的结合程度,积极创建投融资体系,加大对优秀高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创立吸引高质量人才的体制机制,尽力留住人才,增加人才的稳定性,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 国际产业集群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日本的筑波科技城、法国的索菲亚等,尤其是美国硅谷的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世界经济的神话,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火炬计划推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优化了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系列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下,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区域的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化学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集群,生物医药类集群,上海高新区总体上形成了以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三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深圳开创了“建设产业区,培育产业群,,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质”的模式,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新天地。还有中西部省会城市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如长春,沈阳,武汉,成都,西安等地区,高新区发展态势良好,已经实现了主导产业的积聚,光机电一体化,软件,新材料,精密仪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链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但是在这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产业集群的内部企业规模偏小,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创新思维缺乏,产品档次较低,产业链不规整,高新技术人才匮乏,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集群外部环境差,政府职能定位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等问题。本文本文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研究现阶段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并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这些建议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望能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稳健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的最近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的综合评述,详细叙述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涵,分类及特征。其次,基于宏微观角度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再次,描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原理,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怎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最后,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具体模式开发区为例,详细介绍了西安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从总体上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文】:

投入强度,单位,科技活动,经费


三、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的五大外部支撑因素1.科技创新资源从科技资源角度来看,可具体分为科技活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科技活方面,具体情况为:以科技活动人力资源来说,在 2011 年间,整个西安市共有 R&D 人员 77057 有 R&D 活动人员 91 人,实现同比增长 3.0%。以科技活动物力资源来看,年度新增仪器、设备所用经费为 30.80 亿元,同%。以科技活动财力资源来说,全年 R&D 经费内部支出为 202.53 亿元,同比增长 经费内部支出占整体生产总值的比重是 5.24%,比去年增加了 0.08 个百分点人员的人均 R&D 经费内部支出为 26.28 万元,同比增长 17.5%;地方的财政用为 52192 万元,同比增长 20.4%。

专利授权,实用型,数据图,单位


图 5-2 2006-2011 年西安市发明和实用型专利授权数据图(单位:个)从高新技术发展产业化水平看,据统计:2011 年西安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 638.41 亿元,同比增长 22.2%;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 15.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270.12 亿元,同比增长20.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2.9%。2.教育机构陕西省拥有全国知名大学,有六所 211 院校。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大型实验室约为 200 多个,大专院校 22 所,大型研究所约 50 个。西安高新区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力量强大,大批造诣深厚的学者聚集于此。在整个西部地区,陕西省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首屈一指,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第三。3.金融机构陕西省内,银行机构有 37 家,资产管理公司有 4 家,期货公司有 3 家,信托公司 3家,财务公司有 4 家,证券公司有 3 家,小额贷款公达 168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有 124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5期

2 赵江明,刘金红;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J];乡镇经济;2004年06期

3 徐维祥,唐根年;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奇中;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J];价格与市场;2004年06期

5 戴双兴;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7 程丽霞,杨洁;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朱海就;从“能力”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5期

10 刘轩;北京:产业集群需全面升级[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0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10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