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00:40
【摘要】: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结构得到了调整,明显的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但高强度的农业资源开发和高密度的乡村人口使得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安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保证。安徽省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较早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省份之一。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示范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诸多优势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安徽省在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阐述在产业转移与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产业转移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指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为了实现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循环持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更新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培育生态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创新生态循环经济的市场价格机制和加快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观念转化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进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7

【图文】:

皖江,城市带,区间图,产业转移


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现状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安区,共 59 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芜湖、马鞍山,铜陵、巢湖,安庆、池州 6 个沿江市“两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良庆;程克群;;安徽循环农业模式与生态功能区的耦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赵金龙;何玲;王军;;谈循环农业的模式及其评价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张红;;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实施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4 甄明月;;皖江城市带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张辉;;安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6 姜霞;;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农业发展战略初探[J];当代经济;2011年17期

7 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8 郭德明;刘金爱;邹润东;;关于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发展——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1年03期

9 李轶敏;;国外产业转移研究的理论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左学金;陈建华;;城市连绵区和皖江城市带发展[J];江淮论坛;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711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11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