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韩国与其他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8:25
【摘要】:ICT产业一直以来主导着韩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低增长基调固定化以及ICT市场日趋饱和导致ICT产业的危机日益加深。随着”软件产业”的竞争力成为ICT产业的核心,使得拥有以硬件中心的产业结构的韩国面临着新的危机为了应对当前ICT市场环境面临的危机,将之转化为机遇,本文将韩国ICT产业的竞争力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美国、日本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能够保持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通过内需市场和出口规模、企业数量和销售额、RD投资和结果、产业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介绍了各国的ICT产业现状。与中国,美国和日本相比,韩国国内市场规模小。韩国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唯一一个ICT商品出口量没有减少的国家,但由于出口中的成品出口量小,出口附加值的比例很低。从企业规模看韩国ICT产业的结构,韩国ICT产业中小企业比例非常高,占了 98%,但是中小企业占总的产出和销售额的比重却非常小,销售额基本是由大企业创造的,而且相比其他国家,韩国的ICT企业中制造企业占了 63%,是四个国家中最高的。从体现创新力量的RD投资、ICT的PCT专利、论文成果相对来看,韩国在国际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绝对值是在四个国家中最低的。综合IMD和ITU的ICT产业设施指标来看,韩国与美国和日本都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本文分析了韩中美日四国的ICT产业生态结构,韩国ICT产业生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出口为导向、以制造为导向、以大企业为中心。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的ICT产业也是偏向制造业,但是近年来中国的ICT服务业也在不断快速成长。美国的ICT产业生态系统是四国中最均衡的,日本ICT企业的优势则体现在其拥有独特的技术,因此有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最后本文运用“Meta-frontier”方法比较各国之间的企业技术效率,利用投入和产出等数据,同时将ICT产业分为制造、通信服务、软件服务和内容媒体四个行业,对各国ICT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从衡量各国最高效率的"Technical Gap Ratio"(TGR)来看日本的通信业务效率很高,美国在制造业、内容、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效率,而韩国企业则在ICT制造业的效率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627;F49
【图文】:

数据来源,比重,销售额


逡逑图2-1给出了邋2000年至2014年四国在制造、通信服务、软件&信息服务以及内容逡逑&媒体四个ICT子行业的市场中所占的销售额比重。在ICT制造行业销售额中,虽然美逡逑国和日本占了较大的比重,但是日本所占比重正持续大幅地降,美国的所占份额也呈现逡逑降低的趋势,但是在智能手机出现以后,其比重又开始有所上升。中国制造企业所占销逡逑售额比例在刚开始时非常低,但其增长速度却非常快,从2000年至20丨4年,制造业销逡逑售额比重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2002年美国和日本的占比开始下降时,韩国所占比逡逑重开始大幅度地上升,但在2008年以后,随着美国和中国的制造企业销售额出现上升,逡逑韩国制造企业的销售占比开始呈现波动的局面。在通信服务行业的销售额中,日本和美逡逑国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学校,人才流失,高学历者


a邋-邋Hi邋i邋1逡逑图2-7熟练劳动力的可用性逡逑“人才流失安全性”是高学历者或熟练人才流失对本国经济竞争力的负面影响的指逡逑标,可以看到国家里是否形成了防止高级人才流失的制度和市场氛围。美国排名高于经逡逑合组织5.12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三,瑞典排名第六(6.82),韩国排名第28邋(3.98),日逡逑18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茂;;我国四大直辖市产业关联网络比较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年03期

2 杜利楠;栾维新;;海洋与陆域产业关联及主要研究领域探讨[J];中国海洋经济;2016年01期

3 黄一NB;论本世纪我国产业优先顺序的选择[J];管理世界;1988年03期

4 陈小洪,仝月婷;我国产业组织及产业组织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1989年05期

5 宗刚;韩建飞;陈鸣;;产业关联网络结构脆弱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4期

6 叶安宁;张敏;;产业关联与漏出效应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年10期

7 胡雪梅;用产业关联原理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之浅见[J];农业科技通讯;1999年08期

8 马风华;;海洋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08期

9 李筱笛;;浅谈中小型产业如何创新[J];中国制笔;2019年01期

10 韩晓明;;河南省批发零售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河南科技;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娜;陈兴鹏;张子龙;逯承鹏;;西北地区产业关联网络演变的社会网络分析[A];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钱肖颖;孙斌栋;;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的产业关联、制度与城市创新能力[A];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卢小曼;;天津市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金伟;;上海旅游业产业关联与融合创新研究[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6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明新;谢恩田;;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8 栾贵勤;陈洁莹;;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城市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晓;张建平;;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产业关联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舒慧;;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与中国工业能耗强度——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副组长 吴金明 中共株洲市委书记、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组长 毛腾飞 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助理、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秘书长 王晓红;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 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2 德健宇 本报记者 孙昊;牡丹江加速推进产业项目聚集[N];黑龙江日报;2017年

3 白宝春 本报记者 赵辉 马一梅;鹤北 兴产业促转型奔富裕路[N];黑龙江日报;2017年

4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陈海生;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标识产业[N];扬州日报;2017年

5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杨国才;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升城镇化质量[N];安徽日报;2017年

6 本报评论员;让扶贫产业再精准[N];海南日报;2017年

7 记者 范克龙;支持利用存量房产创办创客空间[N];安徽日报;2017年

8 张玉林;产业招商不走寻常路[N];宿迁日报;2017年

9 肖佩利 张树永 盛妍 本报记者 孙昊;江南崛起现代产业新城[N];黑龙江日报;2017年

10 张德良;新产业蓝筹行情或持续升温[N];上海证券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威;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大学;2013年

2 孙宏立;以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易先桥;跨国公司与产业集聚[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6 蒋新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吕炜;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产业盈利性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丁永健;基于纵向关联的产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琼;常熟汽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KIM SEOYOUNG(金序映);韩国与其他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3 郑婷婷;我国演艺文化产业时空演变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海晨;安徽省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5 袁梦;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空间结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6 李圣男;中国-印尼纺织服装产业关联及合作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8年

7 迟龙;基于众创空间营造视角的广州科学城产业集聚区低效用地提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8 杨颖;京津冀产业关联网对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9 杨陶;辽宁省衰退产业识别与调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10 薛珂;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6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16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