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5:46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引领、技术密集、发展潜力大等特性,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产业。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这一发展机遇,拉动安徽省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壮大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16年的数据出发,对安徽省的新兴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相关因素对集聚水平的影响。本文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的发展进行概况的基础上,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运用行业集中度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运用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指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建立动态GMM模型,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集聚优势显著,其余产业不显著;安徽省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程度并不高,但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新兴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其余各市产业集聚优势不显著;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主要受到企业创新能力水平、产业关联性、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交通运输条件、政府支持和对外开放因素影响;企业创新能力、产业间关联度、市场规模、政府支持和对外开放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均有正的影响力,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市场规模和政府支持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影响较大。基于上述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政策性建议:第一,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第三,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第四,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规模;第五,发挥政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44
【图文】:

曲线,产业生命周期,产业集聚,企业集中


生“1+1>2”的效果[47]。2.2.3 产业集聚的发展阶段万物的存在,都会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着一种发展规律,即生命周期理论。从产业性质相同的企业慢慢地开始集中,逐渐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随着企业集中的数量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就会形成产业集聚。其中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与企业集中的内外部环境紧密相连,产业集聚的程度会随着时间、企业集中数量等条件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对此,必须要了解产业集聚的演化规律。结合周期理论,分析不同的发展阶段,观察每一阶段的发展特征。通过总结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变化呈现出倒“U”曲线,如下图 2.1 所示

新兴产业,战略性,安徽省,产值


在这 6 年多的发展进程中,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保持速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本章节主要从行业和地区层面来说明安徽省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概况1.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 至 2016 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 62.1%、3和 22.5%、17.6%、16.4%。而同期安徽省的 GDP 增长速度分别为 1、10.4%和 9.2%、8.7%、8.7%,我国 GDP 增长速度分别为 9.5%、 7.3%、6.9%、6.7%。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 2016 年,我省战业增长速度仍达到 16.4%,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7 个百分点,。见图 3.1 和图 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秀峰;康晓琴;;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2 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演变与空间布局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3 赵丹丹;邵洪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辽宁经济增长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3年06期

4 魏玮;马松昌;;基于动态面板GMM分析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5 于新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基于国际视域的比较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6 刘艳;;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变动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7 凌江怀;胡雯蓉;;企业规模、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对比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8 黄飞飞;;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1期

9 贺正楚;张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几类产业内涵和特征比较的视角[J];学海;2011年06期

10 周晶;何锦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宇;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艳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王丹凤;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剑华;皖江城市带制造业集聚度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7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17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