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资源产业发展视角的地学文化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8:28
【摘要】:地学文化资源是地学文化及资源产业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保障地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它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坚持地学文化的发展原则;坚持“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清楚地认识到山水湖田林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做好新形势下生态文化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做好地学文化立体、正面、良性的传播,才能为地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为实现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资源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地学文化的多样性,地学文化资源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广义的地学文化是指包括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海洋资源、气象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在内的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的所有领域,是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概括;狭义的地学文化则专指物质、精神层面的文化资源而言。地球科学文化是人类的文化成就,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地学文化中,地球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地学文化的基础;地学人文精神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地学文化既源于资源产业,又丰富了资源产业的外延和内涵。在人类史上,作为文化的地学,在精神和思想上,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和精神世界,已经作为知识和精神财富载入人类文化史册。在实践上,或者说在物质和制度文化层次,它是人类科学地认识、改造、利用和保护地球的重要工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以狭义的地学文化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的梳理了地学文化资源的起源与形成、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整体地介绍了地学文化资源发展的新进展;系统地概述了地学文化在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通过对地学文化碎片化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由表及里地对地学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度发掘,构建了地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模型,阐明了文化与地学文化、地学文化与传播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资源产业的视角下对我国地学文化明确的定位,即:自然资源受地学文化的影响,而地学文化渗透在自然资源中。同时对我国地学文化的产业布局、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创造性的提出地学文化是资源产业的丰富和延伸,它与传统的资源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同源性和共性。并对我地学文化产业做了初步评价,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学文化资源的丰富但与未深度开发之间的矛盾,剖析了我国目前地学文化开发与传播现状,即:创作队伍薄弱、创作形式单一、创作内容贫乏、产业水平低下、缺乏立体传播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对其管理制约、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地学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合理、传统思想导致不善利用传播等。而由于浅层开发和零散利用浪费和破坏了地学文化的整体性,也必然降低了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开展对地学文化及其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实践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提出了地学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关键问题:地学文化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又在于培养一批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必须走文化资源深加工、精品化道路,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加强传播,使地学文化走进公众。而如何才能将地学文化普及好、传播好,那就是优秀创作队伍的建立。本文亦对我国地学文化发展和推动提出了战略思考。地学文化产业发展就是要将地学文化资源进行地学文化创意与产品转化,将地学文化产业发展与立体地、全面地、有效地传播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将地学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地学文化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地学文化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科技文化的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因此,发展地学文化,必须利用媒体进行良好的传播与推广,推进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比较借鉴法;动态分析法等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现了以下创新: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地学文化的研究之中,创立新的地学文化价值构建体系;梳理了适合地学文化的价值链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学文化传播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资源产业的角度分析了地学文化与传统资源产业的同源性和共性,提出地学文化是资源产业的延伸和丰富,提出地学文化高效、可持续开发的新对策。为地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初浅的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地学文化产业发展和布局提供了参考,对我国地学文化发展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2
【图文】:

文化价值,地学,文化核心


地学文化价值链

文化产品,主体价值


26图3-3 文化产品的主体价值文化通过载体来对外体现,载体价值就是文化产品所依托的实物载体的价值。例如书籍、纸张等,它同其他消费品的价值形式相同。转化价值是文化产品在制作加工环节所形成的转移价值(安娜等,2018)。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它有它的特殊性——其价值会不断改变,文化产品价值在不断地向外转化。同时,文化产品的价值构成比重也会发生变化,其价值会不断地增加,载体价值会不断地减弱,文化产品中科学知识的价值越发强大。3.3.2.3 地学文化的旅游价值旅游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我国地质历史比较复杂,多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创造了我国丰富的地质文化景观。它们的形成、发生、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子娟;;从资源到产品:浅议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新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32期

2 黄娟;李素矿;单华春;;生态文明与地学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3年10期

3 李继高;;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蓝颖春;;地质公园建设意义深远——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J];地球;2013年09期

5 周林莲;;论黔东土家族花灯的语言特色与民俗底蕴[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王建新;;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年07期

7 詹灿君;刘伟;;论析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矛盾[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8 黄娟;李枥霖;史静;;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地学文化发展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年12期

9 金莉萍;;数字广播技术及其应用现状与发展[J];有线电视技术;2012年09期

10 郭力宇;尤向治;吴成基;薛滨瑞;高文义;;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岩溶峡谷演化模式研究[J];地球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晓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晓玲;传统家电零售业的网络营销和体验营销并存的策略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2 朱海曼;新媒体条件下科学传播的困境和突破[D];云南大学;2014年

3 刘建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4 万倩倩;基于政府公共管理视角的舟山港口物流业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5 孙景贤;道教神仙称谓之翻译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2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22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