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59.2
【图文】:
的经营模式可知,国外物流产业主要来源于三类企业,零售商、批发商,大型制造企业物流部门[20]。如 DHL源于交通运输和邮电业类;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于零售商、批发商;德国邮政世界网、Ryder 来源于大[21]。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的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研究主要以现代物流产业的企业为主,因此,本文以物流系统为的发展模式。 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经 4 个步骤对物理产业的发展模式进,明确的研究意义;其次通过理论综述,构建本文的理论现状分析得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最后通过分析数据验证所理性和正确性,详细步骤见图 1.1。
第 3 章 物流产业发展的协同机理分析 .1 物流产业发展的协同动因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各企业出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需求逐渐饱和,产品提供者强烈使用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物流商也因此迫切需要降低各类物流成本。由此可见,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信息的不断更新和集成型物流企业的兴起,如图 3.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飞;董千里;;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周凌云;穆东;;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年02期
4 丁俊发;;“十一五”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协调发展轨道[J];经济界;2006年03期
5 丁明磊;刘秉镰;;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6 马立宏,李伊松,张文杰;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J];物流科技;2002年05期
7 刘振洁;协同学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系统[J];理论探索;1995年04期
8 曹东;;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9期
9 高想清;段海燕;;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杨中;;我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鄢飞;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帅斌;物流产业化发展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荣飞;大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高扬;物流网络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杨春河;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爱东;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黄殳NB;湖北物流产业化与中部崛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文博;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我国航空货运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 王芳;山东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崔亮;新疆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6 张欢欢;基于协同理论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玲;协同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谌亮;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6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2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