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互动、生态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7 23:21
【摘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创新模式不断升级,以创新生态系统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创新范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主体协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构建良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利用新的创新范式协调配置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新兴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价值持续增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知识流动、信息传递和企业生态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创新环境动荡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20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数据,运用SPSS23.0和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物质交换、知识流动和信息传递均对企业价值创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企业生态位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造价值;创新环境动荡负向调节物质交换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也削弱了企业生态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正向作用效果。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1)企业应加强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的物质交换、知识流动和信息传递,拓宽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渠道,提高企业转化和吸收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2)核心企业应尽可能地保持和利用自身的有利位置,积极协调和配置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有限资源,为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做出贡献;(3)政府应保证政策在中长期内的稳定性,以维护创新环境的长期稳定。同时,根据市场变化采用多种手段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企业适应新的创新范式以获取更多价值,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6.44;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英;欧阳芳;;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33期

2 李佳颖;;基于密切值法的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9年11期

3 王一涵;焦秀君;;对创新生态系统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以大规模、快速试错为视角[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4 米青;刘畅;马林艺;;构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议[J];传播力研究;2018年32期

5 连其陈;;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主体:构成、关系和治理框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6 齐莉丽;董祥和;;基于联盟视角的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J];天津经济;2019年02期

7 孔伟;张贵;李涛;;中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04期

8 胡泽民;于飞;王景毅;;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由研究综述到治理与运行理论模型的设计[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9 纪芬叶;;关于特色文化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04期

10 王发明;朱美娟;;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协调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学勇;陈旭;;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特色小镇培育问题探讨[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C];2019年

2 王发明;朱美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意愿的博弈分析[A];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论坛——创新引领十三五:区域、产业、企业与政策再定位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6年

3 毛冠凤;殷伟斌;;综合创新生态系统下“创新、创业、创投和创客”联动发展研究:来自深圳龙岗区的经验[A];科技进步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论坛——创新引领十三五:区域、产业、企业与政策再定位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刘洪久;胡彦蓉;马卫民;;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戚ng;甘静娴;张洪瑜;;基于交互驱动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以中电熊猫集团液晶技术发展为例[A];第十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单蒙蒙;邵鲁宁;尤建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路径与优化模式:基于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的案例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3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创新[C];2014年

7 闫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深化临床研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A];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资料汇编[C];2017年

8 冯南平;管玉婷;;技术创新对军民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组织规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201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朱学彦;吴颖颖;;创新生态系统:动因、内涵与演化机制[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4:创新与创业(Ⅰ)[C];2014年

10 金吾伦;;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内涵、意义和实施[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祝魏玮;跨越发展理念新 只争朝夕谋未来[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落楠;助力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N];中国医药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陈兴多;“四位一体”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创业创新生态系统[N];台州日报;2018年

4 武汉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课题组;多措并举打造粤港澳创新生态系统[N];经济日报;2019年

5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方磊;优化创新生态系统 推进城南智创大走廊建设[N];宁波日报;2019年

6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苏州城市发展智库副院长 王世文;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系统助推转型发展[N];苏州日报;2019年

7 陈心意;“六链融合”引领创新生态系统[N];浙江日报;2019年

8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滕安然;高新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建设创新发展高地[N];连云港日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廉维亮;多措并举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系统[N];人民政协报;2018年

10 江苏省委研究室战略研究小组 申斯春 吕永刚 蔡怀平;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培植江苏“热带雨林”[N];新华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特色小镇演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张仁开;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苌千里;河南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周大铭;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李恒毅;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赵伟峰;我国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7 付永萍;基于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10 刘丹;中国民营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成熟度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林林;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孙凯辉;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创新主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3 汪锦熙;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态势测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4 胡其芳;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技术转移模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5 黎攀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互动、生态位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9年

6 胡中韬;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机制及健康度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7 郭莉;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8 梁志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9 殷潭;北京市3D打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0 刘梦;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平衡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4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84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