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1:07
【摘要】:当今,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新技术的要求。为研发高技术的产品,提升技术水平,企业通常选择与其他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平台进行合作,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iance缩写ITISA)来谋求自身的发展。据我国ITISA联络组的调研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我国ITISA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国家也不断出台促进ITISA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我国ITISA的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高达50%联盟解体率一直是ITISA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此高的失败率不但会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打击企业和学研方对ITISA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政府对联盟有关政策的实施。因此,稳定性是ITISA急需解决的难题,它对ITISA的存在以及其今后的发展形势至关重要。那么,ITISA的稳定性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实现联盟稳定,确保联盟的有效长久有活力的运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找出ITISA稳定性受到哪些决定性因素影响,并深入分析这些决定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本文以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理论,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学者对ITISA及联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迄今为止我国ITISA解体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国ITISA稳定性的八个重要影响因素。再运用模糊认知图法,以八个影响因素作为概念节点,分析各概念节点同ITISA稳定性的因果关系。运用专家法得到各节点的因果权重,基于得到的因果权重与AHL算法构建出影响因素及ITISA稳定性的因果关系模型,并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各自对ITISA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结论:联盟伙伴选择以及利益分配是ITISA稳定性的驱动因素。在所获结论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别分析构建基于ITISA稳定性的伙伴选择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在研究伙伴选择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引入科技中介机构,从有无科技中介机构作用两个角度研究伙伴选择对ITISA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论认为通过引入中介机构而带来的信息转化价值的提高、高效率的联盟间信息传递、失信惩罚机制地建立、投入成本地节约等措施能够有提升联盟的稳定性;同时,在构建利益分配机制时,运用最优权重确定法,将科技中介机构作为主体之一与ITISA成员共同构建基于四种常用利益分配方法的复合利益分配机制,并运用仿真分析及实例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该利益分配机制的可行性与高效性。通过对ITISA稳定性驱动因素机制的分别分析构建,最终实现了对ITISA稳定性机制地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3.1
【图文】:

技术流程,论文,稳定性机制,产业技术创新


论文技术流程图

隶属度函数,语义变量,模糊语义,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表 3-3 模糊语义变量Tab.3-3 the fuzzy semantic variable语义变量 含义 隶属度nvs negatively very strong(负很强)nvsfns negatively strong(负强)nsfnm negatively medium(负中等)nmfnw negatively weak(负弱)nwfz zero(无)zfpw positively weak(正弱)pwfpm positively medium(正中等) pmfps positively strong(正强)psfpvs positively very strong(正很强) pvsf

模糊语义,变量,权重,概念节点


图 3-2 C4 对 C3 的模糊语义变量Fig.3-2 fuzzy semantic variables of C4 to C30.420.25(0.5)]0.25(0.75)0.25(0.25)3[0.250.5)0.25(0.5)]0.25(0.75)0.25(0.25)3[.250.5)0.50.3750.6250.50.750.6250.750.6250.50.3750.6250.5 dxxdxxdxxdxdxxxdxxxdxxxdx方法求出 9 个概念节点间的因果权重,即 8 个由此获得的因果关系权重为 81 个,并获得相应 0.320.420.420.260.320.260.260.320.260.320.510.170.3200.260000.17000.2600.260.170.320.420.42000.170.510.170.170.260.3200000.320.320.4200.260.2900.420.420.5700.260.290.3200.260.1700.4200.32000.3200.320.510.420.26000ijW关系结构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1期

2 ;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A级联盟[J];科技浪潮;2013年01期

3 ;我市诞生首家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泰州科技;2010年08期

4 杨立生;王倩;;基于关系资本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02期

5 ;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第二届第5次理事会[J];粉末冶金工业;2019年02期

6 ;《2018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报告》在京发布 再生资源联盟获100分(满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年05期

7 马风才;谷炜;杜秀亭;;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年05期

8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年创新路[J];中国农村科技;2018年03期

9 徐金荣;朱政江;刘翠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及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8年04期

10 宁翠娟;李倩;;跨领域技术创新协作新篇章[J];纺织科学研究;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迁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A];'2007中国造纸化学品发展高层论坛嘉宾讲演材料集[C];2007年

2 龚红;李燕萍;李玲;;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基于红光高清的案例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海燕;邵云飞;;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刘军鹏;何凤;张展;;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原顺梅;李维翠;;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基于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调查问卷[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牛振喜;肖鼎新;魏海燕;郭宁生;;基于协同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构建研究[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姚新奎;;国家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4年

8 杨进刚;张玉路;;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吕兆福;程中楠;;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进展[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10 ;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小如;洁净利用技术:让煤炭由“黑”变“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舒阳 龙九尊;中国氨基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3 廖洋 刘彬;我国首家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4 潘锋;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科学时报;2010年

5 王静文;紧紧扭住技术创新战略基点[N];经济参考报;2019年

6 记者 张亦筑;我市新增8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重庆日报;2019年

7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甘肃省有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兰州日报;2019年

8 巨飞雷;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暨节水科技产业融智创新发展论坛在大禹节水集团举行[N];中国水利报;2017年

9 陆二佳;民航局推动构建发展民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中国航空报;2018年

10 记者 潘忠靖;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贵州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瑞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东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网络结构及其运行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3 陈立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孟雷;基于愿景的技术创新战略活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丹华;技术创新战略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巩顺龙;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东北制造”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中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新宇;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冯子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自飞;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s

本文编号:278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8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