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市镇园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0-09-29 08:51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近20年,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弥市镇农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取走访座谈、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弥市镇园艺产业的政策支持、发展规模、技术服务、产销情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找出制约弥市镇园艺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国内外园艺产业发展迅猛城镇的成功案例,结合弥市镇的实际情况,为弥市镇园艺产业的升级,提供对策和措施。 1、弥市镇有五大特色农产业,分别是为优质粮、棉、油产业以及优质瓜果蔬菜产业,农副产品更远销上海、广东、以及港澳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受市民的喜爱。弥市镇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000hm2,其中柑橘种植面积392.7hm2;蔬菜种植面积1200hm2,其中西甜瓜种植面积533.3hm2,花卉、观赏植物及其他园艺作物种植面积140hm2。现在弥市镇的园艺产业大多增加了农业设施,建立专业生产大棚。目前,全镇已经建立了4100个园艺专业的生产的大棚,其中葡萄栽植大棚有1700个,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棚有1750个,其他生产大棚650个。本镇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管理。镇农业部门积极引进作物的抗病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大棚栽培获得了成功,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园艺产业已成为弥市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高效产业和致富产业。 2、弥市镇园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园艺产业投入成本偏高,本镇所承受的资金压力大;生产设施较差,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户和农机人员对园艺栽培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市场定位不够精细,销售的渠道过窄;产品储藏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存在传统粗放式的耕作栽培,品牌化率低。 3、就弥市镇的园艺产业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项对策和措施。(1)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在进行总体布局时,应综合考虑交通、气候等条件,以及产品目前的现状、行情和收效情况,选择一些比较有优势、有潜力的品种。在生产管理上,做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质量。(2)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发展。在农户发展起步阶段,为了解决部分农户贷款难、设施建设发展不好的情况,镇政府应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尽量为种植户提供小额贷款;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流通领域,参考国内外对园艺产品做加工的企业的运行方法,制定出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放低投资门槛,努力改善和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做好园艺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逐渐建立起对园艺产品进行各种加工的企业、运输企业、销售企业。(3)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提升效能。弥市镇应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成立分管负责小组,时时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各种防御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园艺产业信息情况和国家颁布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网络运行机制,加大宣传推介和扶持力度。(4)强化产业沟通交流,提升效益。政府应加强与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沟通,了解农户工作进展情况,逐个听取合作社的产量和收益情况的汇报,以谈心交流的方式研究工作措施,有效推进政策的落实。(5)加强合作组织管理,促进发展。弥市镇政府采取两种措施培养优秀人才:一是,每年对产业种植户进行评比,将前几名优秀的农民送到与弥市镇有联合的学校进行定向培养。每年举办种植讲座和交流,扩大农户的知识面,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二是,每年选聘大学生到弥市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习,为合作社提供智力保障。(6)坚持科学研究探索,创新应用。确实做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生产创新。(7)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市场。采用制冷运输,使园艺产品有效流通,及时、新鲜、方便地供应到非产区市场。(8)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升级产业。弥市镇应深入进行科技投入和学习,加大招商力度,发展园艺产品的加工业。另外,可以建立一个融生态整治、示范群众、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生态产业园区,并带动区域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弥市镇园艺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园艺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功能;建立精细蔬果生产加工供应和集休闲观光和体验参与于一体的新农村;改革创新,逐步把园艺产业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生产示范性强的先进产业。
【学位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26.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世界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3 荆州市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历程
1.3.1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1.3.2 第二阶段——二次创业
1.3.3 第三阶段——再战辉煌
1.3.4 第四阶段——园艺大田化
1.4 荆州市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弥市镇园艺产业现状调查
2.1 弥市镇社会经济概况
2.1.1 区位与特点
2.1.2 社会经济情况
2.1.3 自然资源条件
2.2 主要特色园艺产品现状调查分析
2.2.1 蔬菜现状调查分析
2.2.2 水果现状调查分析
2.3 主要特色园艺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2.3.1 大棚葡萄、蔬菜产业园
2.3.2 农世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2.3.3 炮台葡萄专业村
2.3.4 大桥葡萄专业合作社
2.3.5 农产品加工流通情况
2.4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投入成本偏高,资金压力大
2.4.2 园艺产业生产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2.4.3 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依旧存在问题
2.4.4 农户和农机人员对园艺栽培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2.4.5 市场定位不够精细,销售渠道过窄
2.4.6 产品储藏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的附加价值低
第三章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
3.1 弥市镇园艺产业前景展望
3.1.1 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3.1.2 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扩大了园艺产品的需求
3.1.3 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3.1.4 市场潜力巨大
3.2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3.2.1 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全面规划
3.2.2 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发展
3.2.3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提升效能
3.2.4 强化产业沟通交流,提升效益
3.2.5 加强合作组织管理,促进发展
3.2.6 坚持科学研究探索,创新应用
3.2.7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市场
3.2.8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升级产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829504
【学位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326.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世界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3 荆州市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历程
1.3.1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1.3.2 第二阶段——二次创业
1.3.3 第三阶段——再战辉煌
1.3.4 第四阶段——园艺大田化
1.4 荆州市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弥市镇园艺产业现状调查
2.1 弥市镇社会经济概况
2.1.1 区位与特点
2.1.2 社会经济情况
2.1.3 自然资源条件
2.2 主要特色园艺产品现状调查分析
2.2.1 蔬菜现状调查分析
2.2.2 水果现状调查分析
2.3 主要特色园艺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2.3.1 大棚葡萄、蔬菜产业园
2.3.2 农世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2.3.3 炮台葡萄专业村
2.3.4 大桥葡萄专业合作社
2.3.5 农产品加工流通情况
2.4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投入成本偏高,资金压力大
2.4.2 园艺产业生产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2.4.3 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依旧存在问题
2.4.4 农户和农机人员对园艺栽培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2.4.5 市场定位不够精细,销售渠道过窄
2.4.6 产品储藏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的附加价值低
第三章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和对策措施
3.1 弥市镇园艺产业前景展望
3.1.1 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3.1.2 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扩大了园艺产品的需求
3.1.3 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3.1.4 市场潜力巨大
3.2 弥市镇园艺产业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
3.2.1 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全面规划
3.2.2 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发展
3.2.3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提升效能
3.2.4 强化产业沟通交流,提升效益
3.2.5 加强合作组织管理,促进发展
3.2.6 坚持科学研究探索,创新应用
3.2.7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市场
3.2.8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升级产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我国园艺产业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北方园艺;2010年19期
2 柳林景,朱莲,万晓兵;浅析泰州市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发展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1999年Z2期
3 毛罕平;;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装备技术;2007年05期
4 陈伯清;潘国庆;王启松;;淮安市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5 潘捷;;中国园艺产业和国外园艺产业发展差距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年07期
6 吴芳;张向前;;我国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7 巨换梅;浅谈我国设施园艺业发展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3期
8 陈丽芬,安玉发;世界蔬菜的市场分析及中国的贸易策略[J];当代蔬菜;2005年01期
9 吕家龙;;都市蔬菜产业及其休闲理念[J];当代蔬菜;2005年12期
10 魏晓明;齐飞;丁小明;鲍顺淑;李中华;何芬;;我国设施园艺取得的主要成就[J];农机化研究;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2829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2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