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8:3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新环境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放成为创新的标签,合作成为创新的基础。多方位、高频率的协同创新更加强调主体间创新过程的协同,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创新压力下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了促使合作主体积极参与产业联盟协同创新,亟需一套动态化、柔性化的激励机制来强化联盟成员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进而提高联盟协同创新绩效。因此,针对联盟成员的不同需求和协同创新过程规律,系统构建联盟协同创新内部和外部的激励机制,对提高联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揭示联盟协同创新的演化过程及规律,运用扎根理论识别联盟协同创新的关键激励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测度关键性激励要素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提出联盟内、外部激励机制基本框架。其次,从联盟成员参与协同创新的动机、行为和结果出发,重点设计目标激励、合作共享、利益分配等联盟协同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再次,从联盟外部因素作用角度出发,设计供给推动、需求拉动、环境保障等联盟协同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最后,以黑龙江省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其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设计联盟协同创新的内部和外部激励机制,并提出促进黑龙江石墨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本项目研究提出一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激励机制与管理方法,为提高联盟协同创新管理水平及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方法指导,也为政府部门建立健全联盟协同创新激励措施和政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发展,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3.1;F426.7
【部分图文】:
图 2-4 标准化路径 SEM 模型Fig.2-4 SEM model of standardization path2.假设检验分析 通过 AMOS 对观察变量和潜变量标准化路径系数测算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可以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如表 2-20 所示。表 2-20 路径系数估计Tab.2-20 Path coefficient estimates假设 标准化路径系数 非标准化路径系数 显著性检验 假设是否成立H1 0.56*** 0.45 显著 成立H2 0.37*** 0.37 显著 成立H3 0.69*** 0.86 显著 成立注:路径系数标准化值:***→p<0.001;**→p<0.01;*→p<0.052.5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界定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联盟成员的合作方式,分析了协同创新合作的特征;系统阐述了联盟协同创新演化的过程及规律,探究了联盟协同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571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3.1;F426.7
【部分图文】:
图 2-4 标准化路径 SEM 模型Fig.2-4 SEM model of standardization path2.假设检验分析 通过 AMOS 对观察变量和潜变量标准化路径系数测算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可以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如表 2-20 所示。表 2-20 路径系数估计Tab.2-20 Path coefficient estimates假设 标准化路径系数 非标准化路径系数 显著性检验 假设是否成立H1 0.56*** 0.45 显著 成立H2 0.37*** 0.37 显著 成立H3 0.69*** 0.86 显著 成立注:路径系数标准化值:***→p<0.001;**→p<0.01;*→p<0.052.5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界定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联盟成员的合作方式,分析了协同创新合作的特征;系统阐述了联盟协同创新演化的过程及规律,探究了联盟协同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青;张文娟;禹献云;;产业技术联盟利益分配方式与成员创新绩效的关联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6期
2 杨伟;周青;方刚;;产业联盟的组织复杂度、牵头单位类型与合作创新率[J];科学学研究;2015年05期
3 王刚;李显君;章博文;孟东晖;高歌;;自主创新政策与机制——来自中国四个产业的实证[J];科研管理;2015年04期
4 陈芳;眭纪刚;;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与演化研究:新能源汽车为例[J];科研管理;2015年01期
5 汪翔;孟卫东;吴国东;;不确定性条件下研发联盟的收入分配[J];系统工程;2014年07期
6 周青;王乃有;马香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年03期
7 傅利平;周小明;罗月丰;;知识溢出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耦合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10期
8 吴绍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的知识投入激励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9期
9 李建玲;刘伊生;马欣;;共性技术联盟的利益分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7期
10 孙新波;刘博;;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序参量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84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4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