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麦冬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2 15:24
麦冬是四川省最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麦冬产业的发展对四川地区整个中药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对地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通过产地走访、市场调研、政策解读、专家咨询等对四川麦冬产业现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麦冬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前景,以期为政府、企业制定麦冬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2019,(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四川麦冬产业发展现状
1.1 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 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1.2 麦冬具有特有的品种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
1.2.1 麦冬资源丰富, 生产适应性强
1.2.2 麦冬安全性高, 在药用和食用方面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2.3 麦冬品质优良, 质量稳定可控, 疗效有保障
1.2.4 麦冬可以适度连作, 有利于大规模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1.3 麦冬产业链条完整、发展迅速
1.3.1 药材
1.3.2 饮片
1.3.3 成药
1.3.4 食品
1.3.5 日化产品
1.3.6 其它
1.4 麦冬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1.4.1 新品种选育
1.4.2 麦冬绿色加工储藏技术体系的建立
1.4.3 麦冬生产技术的革新
1.4.4 麦冬质量控制标准突破与完善
1.4.5 麦冬药材产量、质量形成规律及机理研究
1.4.6 麦冬产业链条的延伸
1.5 国家及省市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技引导
2 麦冬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麦冬被排除在食品行列之外
2.2 麦冬产品体系不完善, 麦冬附加值相对较低
2.3 麦冬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研究缺乏
2.4 麦冬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程度不高
3 麦冬产业未来发展思路
3.1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全面发展机制
3.2 加强协同合作, 建立“产-学-研-用”平台
3.3 开展关键技术和产品协同攻关
3.4 建立多渠道投入体系
3.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麦冬产业积极走进国际市场
4 未来工作的重点目标
4.1 麦冬新品种的多样化选育、培育
4.2 大力发展麦冬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
4.3 大力推动麦冬进入药食同源品种行列
4.4 麦冬产业链条的拓展-中药系列产品开发、老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推广
4.5 麦冬产业链条的延伸-麦冬食品、饮品、日化用品等的综合开发
4.6 麦冬上下游产业的开发研究
4.7 对麦冬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和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4.8 麦冬药材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麦冬中3个黄酮成分的含量[J]. 吴发明,杨瑞山,张思荻,包小红,李敏,周娟. 中国药学杂志. 2016(08)
[2]基于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套作蔬菜对麦冬的影响[J]. 吴发明,王盼,蔡晓洋,殷莉丽,包小红,周娟,李敏. 中国药学杂志. 2015(23)
[3]HPLC同时测定麦冬中5个皂苷成分的含量[J]. 吴发明,蔡晓洋,王盼,包小红,李敏,周娟.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0)
[4]川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综合评价研究[J]. 吴发明,张芳芳,李敏,林秋霞. 中药材. 2015(07)
[5]三七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孙雪婷,李磊,龙光强,张广辉,孟珍贵,杨生超,陈军文. 生态学杂志. 2015(03)
[6]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J]. 李阳,黄寅銮,林洁娜,黄银秋,曾秋明,林丽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3)
[7]麦冬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研究[J]. 谭显东,刘凤梅,段娅宁,羊依金. 饲料工业. 2012(23)
[8]麦冬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于学康. 天津药学. 2012(04)
[9]关于吉林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盛洪昌,刘倩如,刘欣. 价值工程. 2012(16)
[10]四川道地药材:“川麦冬”中铅、砷、汞的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J]. 徐作英,严伟,刘菲,燕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D]. 刘江.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14924
【文章来源】:北方园艺. 2019,(1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四川麦冬产业发展现状
1.1 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 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1.2 麦冬具有特有的品种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
1.2.1 麦冬资源丰富, 生产适应性强
1.2.2 麦冬安全性高, 在药用和食用方面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2.3 麦冬品质优良, 质量稳定可控, 疗效有保障
1.2.4 麦冬可以适度连作, 有利于大规模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1.3 麦冬产业链条完整、发展迅速
1.3.1 药材
1.3.2 饮片
1.3.3 成药
1.3.4 食品
1.3.5 日化产品
1.3.6 其它
1.4 麦冬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1.4.1 新品种选育
1.4.2 麦冬绿色加工储藏技术体系的建立
1.4.3 麦冬生产技术的革新
1.4.4 麦冬质量控制标准突破与完善
1.4.5 麦冬药材产量、质量形成规律及机理研究
1.4.6 麦冬产业链条的延伸
1.5 国家及省市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技引导
2 麦冬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麦冬被排除在食品行列之外
2.2 麦冬产品体系不完善, 麦冬附加值相对较低
2.3 麦冬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研究缺乏
2.4 麦冬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程度不高
3 麦冬产业未来发展思路
3.1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全面发展机制
3.2 加强协同合作, 建立“产-学-研-用”平台
3.3 开展关键技术和产品协同攻关
3.4 建立多渠道投入体系
3.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麦冬产业积极走进国际市场
4 未来工作的重点目标
4.1 麦冬新品种的多样化选育、培育
4.2 大力发展麦冬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
4.3 大力推动麦冬进入药食同源品种行列
4.4 麦冬产业链条的拓展-中药系列产品开发、老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推广
4.5 麦冬产业链条的延伸-麦冬食品、饮品、日化用品等的综合开发
4.6 麦冬上下游产业的开发研究
4.7 对麦冬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和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4.8 麦冬药材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麦冬中3个黄酮成分的含量[J]. 吴发明,杨瑞山,张思荻,包小红,李敏,周娟. 中国药学杂志. 2016(08)
[2]基于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套作蔬菜对麦冬的影响[J]. 吴发明,王盼,蔡晓洋,殷莉丽,包小红,周娟,李敏. 中国药学杂志. 2015(23)
[3]HPLC同时测定麦冬中5个皂苷成分的含量[J]. 吴发明,蔡晓洋,王盼,包小红,李敏,周娟.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0)
[4]川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综合评价研究[J]. 吴发明,张芳芳,李敏,林秋霞. 中药材. 2015(07)
[5]三七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孙雪婷,李磊,龙光强,张广辉,孟珍贵,杨生超,陈军文. 生态学杂志. 2015(03)
[6]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J]. 李阳,黄寅銮,林洁娜,黄银秋,曾秋明,林丽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3)
[7]麦冬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动力学研究[J]. 谭显东,刘凤梅,段娅宁,羊依金. 饲料工业. 2012(23)
[8]麦冬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于学康. 天津药学. 2012(04)
[9]关于吉林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盛洪昌,刘倩如,刘欣. 价值工程. 2012(16)
[10]四川道地药材:“川麦冬”中铅、砷、汞的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J]. 徐作英,严伟,刘菲,燕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硕士论文
[1]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D]. 刘江.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14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1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