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两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0:26
在2011年的上半年5月初,《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在“十二五’时期,成渝两市的经济合作与互动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2008年以来,成都重庆两地吸引资金的力度不断加大,招商规模也在不断加大,国际上著名的电子信息行业巨头陆陆续续落户成渝两地。成渝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十二五时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多项巨大的发展成就,在成渝区域经济的框架中,将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两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现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共同的发展机会和相互的竞争。两地在面对共同的发展契机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寻求两地的合作发展模式,更不能忘了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互竞争关系。但是要努力实现成渝两地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合作与竞争优劣势的转化与互补,要把加速两地的良性竞争放在首位,同时不能忽视两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发展,使之成为两地的经济合作的主要趋势。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办法,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指标,分析评价了成渝两地的电子信息发展现状,然后归纳总结了两地发展重点、发展基础...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产业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内产业比较的理论分析
1.2.2 国外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1.2.3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本文研究的重点
1.4.2 本文研究的难点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义
2.1.1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
2.2.1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2.2.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2.3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2.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2.3.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2.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3.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3.1 成都市电子信产业发展情况
3.1.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概况
3.1.2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3.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3.2.1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概况
3.2.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3.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比较
3.3.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比较
3.3.2 产业增加值比较
3.4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比较
3.4.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3.4.2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比较
3.5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程度的比较分析
4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比较分析
4.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比较
4.1.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4.1.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4.2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比较
4.2.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4.2.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4.2.3 产业发展思路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4.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比较
4.3.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
4.3.2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
4.3.3 产业重点领域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5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比较分析
5.1 构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5.1.1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1.3 本文对指标的选取与设计
5.2 本文对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5.3.1 两地数据的收集处理
5.3.2 生产竞争力分析
5.3.3 市场竞争力分析
5.3.4 创新竞争力分析
5.3.5 产业环境竞争力分析
6 推进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6.2 强化自主创新,完善发展基础
6.3 加快交通建设,促进要素流通
6.4 建立人才机制,提供人才支撑
6.5 进行产业定位,避免恶性竞争
6.6 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集群优势
6.7 立足内外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J]. 李颖. 中国科技投资. 2011(02)
[2]重庆、四川、陕西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曾德高,彭生顺,姚希. 生产力研究. 2009(11)
[3]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重点研究[J]. 刘波. 知识经济. 2008(06)
[4]区域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分析——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 惠朝旭. 理论与改革. 2008(02)
[5]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化问题研究[J]. 张奇. 科技与经济. 2008(01)
[6]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 杨伟文,蒋志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11)
[7]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薛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08)
[8]重庆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 刘杰,黄德林.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9]产业链理论在招商引资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策略为例[J]. 李丹,郭晨,安义中.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0)
[10]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 芮明杰. 社会科学. 2006(04)
硕士论文
[1]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 徐福曼.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研究[D]. 赵正龙.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867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产业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内产业比较的理论分析
1.2.2 国外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1.2.3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4.1 本文研究的重点
1.4.2 本文研究的难点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义
2.1.1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
2.2.1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2.2.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2.3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2.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
2.3.1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2.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2.3.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
3.1 成都市电子信产业发展情况
3.1.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概况
3.1.2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3.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3.2.1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概况
3.2.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3.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比较
3.3.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比较
3.3.2 产业增加值比较
3.4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比较
3.4.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3.4.2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比较
3.5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程度的比较分析
4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比较分析
4.1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比较
4.1.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4.1.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4.2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比较
4.2.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4.2.2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4.2.3 产业发展思路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4.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比较
4.3.1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
4.3.2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
4.3.3 产业重点领域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比较分析
5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比较分析
5.1 构建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5.1.1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2 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1.3 本文对指标的选取与设计
5.2 本文对电子信息产业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3 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5.3.1 两地数据的收集处理
5.3.2 生产竞争力分析
5.3.3 市场竞争力分析
5.3.4 创新竞争力分析
5.3.5 产业环境竞争力分析
6 推进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6.2 强化自主创新,完善发展基础
6.3 加快交通建设,促进要素流通
6.4 建立人才机制,提供人才支撑
6.5 进行产业定位,避免恶性竞争
6.6 形成产业集群,实现集群优势
6.7 立足内外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回顾与2011年展望[J]. 李颖. 中国科技投资. 2011(02)
[2]重庆、四川、陕西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曾德高,彭生顺,姚希. 生产力研究. 2009(11)
[3]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重点研究[J]. 刘波. 知识经济. 2008(06)
[4]区域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分析——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 惠朝旭. 理论与改革. 2008(02)
[5]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化问题研究[J]. 张奇. 科技与经济. 2008(01)
[6]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 杨伟文,蒋志刚.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11)
[7]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薛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08)
[8]重庆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 刘杰,黄德林.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9]产业链理论在招商引资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策略为例[J]. 李丹,郭晨,安义中.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0)
[10]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 芮明杰. 社会科学. 2006(04)
硕士论文
[1]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 徐福曼.西南财经大学 2006
[2]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研究[D]. 赵正龙.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9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