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研究范式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10 20:56
目前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在国内学界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内化,比较研究作为技能形成体系理论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其难点在于构建一个统一的比较分析框架与模型。贝雷迪关于比较教育研究的"比较四步法"和帕森斯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相关观点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层面的科学指导。遵循历史分析与剖面分析两条线索,按照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个阶段,根据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分析框架与模型,以期为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比较研究以及相关的教育比较研究提供研究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
【文章来源】: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能形成体系的内容框架
(一)技能形成体系的内涵
(二)技能形成体系的内容
二、比较与多层次分析的框架
(一)跨文化比较分析“单元”的选择
(二)跨文化比较分析“路径”的确定
三、比较分析框架的设计与模型的构建
(一)结构功能主义与技能形成体系
(二)框架的设计与模型的构建
四、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 吴刚,胡斌,黄健,邵程林.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2)
[2]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提法之商榷[J]. 陈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7)
[3]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从帕森斯、安德森到卢曼、施瑞尔[J]. 杨丽茹.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2)
[4]教育研究中的比较层次:对不同文献的不同透视及多层次分析的价值[J]. 马克.贝磊,R.莫里.托马斯著,吴文君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04)
[5]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 顾明远. 比较教育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180047
【文章来源】: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能形成体系的内容框架
(一)技能形成体系的内涵
(二)技能形成体系的内容
二、比较与多层次分析的框架
(一)跨文化比较分析“单元”的选择
(二)跨文化比较分析“路径”的确定
三、比较分析框架的设计与模型的构建
(一)结构功能主义与技能形成体系
(二)框架的设计与模型的构建
四、总结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 吴刚,胡斌,黄健,邵程林.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02)
[2]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提法之商榷[J]. 陈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7)
[3]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从帕森斯、安德森到卢曼、施瑞尔[J]. 杨丽茹. 外国教育研究. 2009(12)
[4]教育研究中的比较层次:对不同文献的不同透视及多层次分析的价值[J]. 马克.贝磊,R.莫里.托马斯著,吴文君译.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04)
[5]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 顾明远. 比较教育研究. 2000(04)
本文编号:3180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18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