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区域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其内部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逐步增强,城市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同城化指数,且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在多中心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为了考察城市的初始禀赋对自身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采用截面OLS回归的方法,并选取2006年和2012年的数据观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显著,并通过比较发现2012年次级中心城市尤其是南京市对其外围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同城化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增加了产业相似度,且验证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受到行政壁垒影响的假设。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三角 同城化 产业同构 多中心城市体系
【基金】: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项目“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研究”(2013-A-34)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2011)Ⅲ-19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214005303,3214005305)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与文献梳理经过30多年开放式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2013年,它以占全国2.2%的面积、8.2%的人口,创造了17.2%的财富,贡献了30%的进出口贸易额和9%的财政收入,超过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产出效率最高、城市间联系最紧密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燕;周靖祥;;城市化与城镇化之辩:构建区域联动发展研究新框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晖;肖荣波;廖远涛;魏宗财;;同城化下广佛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对策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2 王达梅;;新型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研究——以广佛同城化为例[J];城市观察;2011年01期
3 秦尊文;;武汉孝感同城化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开科;庄培章;黄如良;;厦泉同城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及其发展路径——区域中心城市整合发展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5 杨海华;;同城化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广佛同城化例证[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海华;;广佛同城化的生成机制和合作模式研究[J];广东经济;2010年08期
7 段德罡;刘亮;;同城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2年05期
8 钟春洋;;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解析与提升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曾月娥;伍世代;李永实;陈志强;;海西经济区同城化的地学透视——以厦漳同城化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刘名远;;厦漳泉同城化区域经济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J];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鑫昊;同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艳艳;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广佛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丽华;城际轨道交通对广州地区公路客运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周宁;城市管理体制视角下的泉州市晋江两岸同城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冯婧;沈抚同城化发展的困境解析与破解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宁予;沈抚同城化战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梁文婷;同城化毗邻城市中辅城的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吴学彬;高铁建设背景下的同城化现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亮;行政区划制约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彭燕东;苏沪同城效应情境下的苏南地方政府人才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裴启云;宁镇扬旅游同城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肖文;;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2 吴志明;赵伦;;人口流迁与城市化:理解费孝通与霍华德[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3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4 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5 胡序威;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6 宗传宏;大都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方向[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7 陈立人,王海斌;长江三角洲地区准都市连绵区刍议[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3期
8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9 陈明星;陆大道;查良松;;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10 薛凤旋,蔡建明;研究中国城市化理论学派述评[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重庆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数量经济学博士 周靖祥;[N];上海证券报;2013年
2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胡存智;[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杨重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数量经济学博士 重庆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周靖祥;[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南;;长三角城市群:在竞争中实现“雁阵齐飞”[J];江南论坛;2006年04期
2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J];上海企业;2007年08期
3 何骏;;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向[J];科学发展;2010年02期
5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向[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2期
6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7 王卫东;;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12期
8 孙友银;孙婷婷;徐凤武;;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3年22期
9 季建业;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11期
10 周伟林;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煜坤;黄建中;;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润生;余建忠;;“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挑战与机遇[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辉 通讯员 许恺京;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再度“发力”[N];嘉兴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三方面促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季明 何欣荣 章苒;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核心在于国际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本报记者 何苗;谋利益共享长三角城市群再扩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刘新红 张启山;长三角城市群织成“1小时高铁网”[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伟;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现状和趋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仕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景气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毛巧梅;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5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7 黄武龙;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孙友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燕;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10 夏慧俊;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关联特征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同城化与产业同构效应的城市层级体系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7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