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中国产业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1:00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中国产业关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联系。经济系统当中诸多问题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产业关联问题,如产业结构档次低、初级化明显、支柱产业单一、没有新兴产业支撑、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不够深等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量化我国各个产业间的关联性?这些关联关系呈现出哪些特点?未来的产业关联模式应该如何发展?目前潜在的新兴产业和关键部门是否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关系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我国能否走上一条产业结构协调带动下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路子。本文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运用产业复杂网络对产业关联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刻画出我国产业间的关联特征,以期帮助政府在挖掘关键产业、发现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均衡发展,优化升级整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并为政府和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产业关联研究,主要针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这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关联效应研究成为早期产业关联研究的一般范式。这种研究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量化产业间的关联强度,但是这种经典的研究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用其测量到的各产业间的关联系数矩阵内容冗杂、分散,不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其中蕴含的产业关联特征;因此,之后的研究者引入了善于描述关系结构的网络模型,并进一步发展成了产业复杂网络模型。产业复杂网络模型针对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刻画产业间的关联特征。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产业复杂网络模型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问题,如:应该建立几种基础复杂网络?以什么系数矩阵为基础进行建立?如何在产业关联结构分析基础上加入产业关联权重分析?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在科学运用投入产出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对产业复杂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第一方面以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和完全分配系数矩阵为基础,对两种系数矩阵进行科学运用,分别从后向需求角度和前向供给角度建立两种基础复杂网络。这种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应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来反映产业关联的实际情况;第二方面在建模之后,在传统的定性复杂网络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加权复杂网络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能够分析产业关联的结构特征,还可以量化产业关联的强弱程度,从而更全面深入地反映了产业之间的关联特征。实证部分,运用改进之后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2010年产业关联的特征进行刻画,通过量化分析发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建筑业和装备制造业,可见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比较单一;围绕这两种产业形成了包含16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产业循环体系,在这一产业循环体系当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需求和供给关系,这些产业是我国整个产业体系核心产业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循环体系当中包含的产业大多数是一些能源供应产业和基础工业产品制造业,缺乏高科技制造业和多元化的生产服务业,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初级化特征仍然明显;另外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境保护等产业还没能加入这一循环体系,还不足以影响和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产业关联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尽快将一些高科技和创新性产业融入整个产业循环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中心性较高的第三产业为抓手进行优先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和支持整个产业体系中其它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复杂网络 产业关联 关联结构 网络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17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现实背景13-14
- 1.1.2 理论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3 研究思路16-17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17-25
- 2.1 产业关联相关概念17
- 2.2 产业关联模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17-23
- 2.2.1 投入产出表模型18-19
- 2.2.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关联研究19-20
- 2.2.3 基于图论和网络模型的产业关联研究20-21
- 2.2.4 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产业关联研究21-23
- 2.3 文献述评23-25
- 第3章 产业复杂网络模型基本原理和构建25-31
- 3.1 产业复杂网络建模25-26
- 3.1.1 建模思路25
- 3.1.2 基础网络模型25-26
- 3.2 关联关系系数的选择及强关联临界值确定26-28
- 3.2.1 复杂网络关联关系的选择26
- 3.2.2 强关联临界值确定26-28
- 3.3 产业复杂网络的构建28-31
- 3.3.1 基础型产业复杂网络的构建原理28-29
- 3.3.2 我国产业复杂网络构建实例29-31
- 第4章 产业复杂网络关联分析方法介绍31-39
- 4.1 产业复杂网络个体中心性指标31-33
- 4.2 产业复杂网络凝聚子群分析33-34
- 4.3 产业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34-35
- 4.3.1 核心-边缘分析34-35
- 4.3.2 块模型分析35
- 4.4 产业复杂网络强连通和循环性分析35-36
- 4.5 最大权网络分析36-39
- 4.5.1 加权网络矩阵构建36-38
- 4.5.2 最大权网络构建38-39
- 第5章 基于产业复杂网络的我国产业关联分析39-74
- 5.1 我国41个产业部门后向需求产业关联特征分析40-56
- 5.1.1 关联个体中心性分析40-42
- 5.1.2 关联整体聚类分析42-46
- 5.1.3 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46-48
- 5.1.4 复杂网络强关联关系分析48-52
- 5.1.5 后向需求加权网络分析52-56
- 5.2 我国41个产业部门前向供给产业关联特征分析56-66
- 5.2.1 前向供给网络关联个体中心性分析56-58
- 5.2.2 关联整体核心-边缘分析58-59
- 5.2.3 复杂网络块模型分析59-62
- 5.2.4 前向供给复杂网络强关联关系分析62-63
- 5.2.5 前向供给复杂网络加权网络分析63-66
- 5.3 新兴产业关联特征分析66-69
- 5.4 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69-74
- 5.4.1 实证结论70-72
- 5.4.2 政策建议72-74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4-76
- 6.1 研究结论74
- 6.2 研究局限74-75
- 6.3 研究展望75-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80-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盼道;宗刚;;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价格关联效应和关联网络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年07期
2 宗刚;韩建飞;陈鸣;;产业关联网络结构脆弱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4期
3 赵炳新;陈效珍;张江华;;产业圈度及其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4 赵炳新;陈效珍;陈国庆;;产业基础关联树的构建与分析——以山东、江苏两省为例[J];管理评论;2013年02期
5 刘佳;朱桂龙;;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02期
6 余典范;干春晖;郑若谷;;中国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7 刘益平;施红星;;产业网络模型与分析:基于资源网络化流动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炳新;尹,
本文编号:488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8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