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区位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5:12

  本文关键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区位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境外经贸合作区 区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摘要】:据商务部统计,截止到2014年10月,中国的海外企业约有2.5万家,境外资产约3万亿美元,约有100万中国员工在海外工作。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开始探索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2005年底,商务部提出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模式。在我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在海外进行企业和产业的集群式投资。截至2014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大幅度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商业渠道。区位选择是境外经贸合作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东道国各自不同的区位特征直接关系到合作区的优势发挥、生产布局和风险规避。本文以此为选题背景,所做的区位选择研究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现状进行分析得到4个与传统对外直接投资不同的特点,即:以企业主,政府为辅的集群式投资模式、专业化产业聚集或综合园区企业聚集的投资构成、制度和资金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强、东道国区位分布不均衡。再对区位选择的五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是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资源因素,构建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根据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4个关于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相关结论,分别是不同的区位影响因素对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名依次是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资源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对区位因子的要求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同的区位影响因素对不同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如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境外经贸合作区选择印尼作为东道国的主要原因,而基础设施状况和资源因素则是俄罗斯成为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主要原因;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状况基本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右。
【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 区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2.1 境外经贸合作区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10-12
  • 1.2.2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研究综述12-14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创新点和不足点15-16
  • 第2章 境外经贸合作区理论基础16-22
  • 2.1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16-18
  • 2.1.1 垄断优势中的区位选择理论16
  • 2.1.2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区位选择理论16-17
  • 2.1.3 比较优势中的区位选择理论17-18
  •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的区位选择18
  • 2.2 产业集群理论18-20
  • 2.2.1 新产业区理论19
  • 2.2.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19-20
  • 2.2.3 竞争优势理论20
  • 2.2.4 工业区位论20
  • 2.3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与产业聚集理论的融合20-22
  • 第3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分析22-31
  • 3.1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现状22-24
  • 3.2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特点24-27
  • 3.2.1 集群式投资模式24-25
  • 3.2.2 投资构成和定位独特25-26
  • 3.2.3 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较强26-27
  • 3.2.4 区位分布不均衡27
  • 3.3 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影响因素27-31
  • 3.3.1 政治法律因素27-28
  • 3.3.2 经济因素28-29
  • 3.3.3 社会文化因素29-30
  • 3.3.4 基础设施因素30-31
  • 第4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因素评价31-42
  • 4.1 区位选择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31-32
  • 4.1.1 相对重要原则31
  • 4.1.2 可量化原则31-32
  • 4.1.3 特殊和一般结合原则32
  • 4.2 指标选取32-34
  • 4.2.1 政治法律环境32
  • 4.2.2 经济环境32-33
  • 4.2.3 社会文化环境33
  • 4.2.4 基础设施33-34
  • 4.2.5 资源环境34
  • 4.3 模型设置34-36
  • 4.3.1 指标设置34-35
  • 4.3.2 数据选取35-36
  • 4.4 因子分析36-42
  • 4.4.1 因子分析的运用36
  • 4.4.2 因子分析的结果及分析36-4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2-45
  • 5.1 结论42-43
  • 5.2 展望43-45
  • 附录45-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55-56
  • 致谢56


本文编号:526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26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