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变化,进入动力换挡、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山西省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因此,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因为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生产产能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安全系数低、转型动力缺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因素的影响,在转型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本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分析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其他资源型地区提供经验借鉴。本文主要包括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资源型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概念界定,为本文后续内容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山西省资源产业的概况,然后通过分析新常态下山西省资源产业发展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新形势,发现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在转型优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后文提出政策建议鉴定基础。第四章鉴于山西省在近几年已经开始转型,需要分析了解已经取得的转型效果,并以此为基础,为了以后更好的实现转型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将运用熵值法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模型,对山西省近几年的转型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三方面构建了山西省转型优化升级改革试验区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最终得出的结果对山西省近8年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第五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所运用的政策,为山西省的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第六章对山西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关键词】:新常态 山西 资源型产业 转型优化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关于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点11-12
- 二、关于资源型经济的研究现状12-13
- 三、关于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研究现状13-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14-18
- 一、研究方法14
- 二、结构安排14-16
- 三、技术路线16
- 四、本文的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8-23
- 第一节 资源型经济相关理论18-19
- 一、资源型经济的概念18
- 二、界定资源型地区的标准18
- 三、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意义18-19
- 第二节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19-20
- 一、产业的划分19-20
- 二、产业结构理论20
- 第三节 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概念界定20-23
- 一、产业结构转型20-21
- 二、产业结构优化21
- 三、产业结构升级21-23
- 第三章 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23-29
- 第一节 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概况23-24
-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总体概况23
- 二、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总体概况23-24
- 第二节 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24-26
- 一、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发展取得的进展24-26
- 二、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6
- 第三节 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6-29
- 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单一化明显26
- 二、生产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动力不足26-27
- 三、生态环境问题明显,转型压力加大27
- 四、产业链条较短、集群优势不明显27-29
- 第四章 山西省转型优化升级改革试验区绩效评价29-41
- 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择29-30
- 一、评价指标的框架构建29
- 二、评价指标的具体构建29-30
- 第二节 评价方法30-31
- 第三节 评价数据收集与处理31-39
- 一、数据的收集31-33
- 二、数据的处理33-39
- 第四节 山西省以及各市转型优化升级改革试验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39-41
- 一、山西省综合效果分析39
- 二、山西省各市效果分析39-41
- 第五章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启示41-47
- 第一节 国外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41-43
- 一、匹兹堡发展中的问题41-42
- 二、匹兹堡发展的模式42-43
- 第二节 国内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典型案例43-45
- 一、东北地区发展中的问题43-44
- 二、东北地区发展的模式44-45
- 第三节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的启示45-47
- 第六章 政策建议与结论47-51
- 第一节 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47-50
- 第二节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策划者言 资源型产业,出路何在?[J];北方经济;2006年13期
2 刘怫翔;刘小平;;对阜新市资源型产业转产就业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3 ;内蒙古将打造60个超百亿非资源型产业集群[J];硅谷;2011年08期
4 罗香妹;;从资源依附到创新驱动——广西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与思考[J];企业经济;2011年09期
5 赵虹;;辽宁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梦兰;黄兆明;;论资源型产业发展法制模式创新——以株洲市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2年06期
8 张洪;;非资源型产业:内蒙古的“新功课”[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2年05期
9 徐晓军,张杰;21世纪我国矿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J];矿冶工程;2000年01期
10 高淑芬,高策;山西应走资源型产业群之路[J];经济问题;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斌;;云南资源型产业的生态转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姚玉舟;;资源型产业集群三维演化模式浅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万艳华;曹西强;滕苗;;晋城市资源型产业空间转型的原则与模式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春梅;;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新疆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转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国刚;;循环型农业与黑龙江省资源型产业发展分析[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杜宏茹;张小雷;曹建标;李雪梅;;资源型产业集聚与绿洲城市化空间作用机制与模式——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晓键;;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轨迹及转型模式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颖;胡山鹰;陈定江;;资源型产业系统演化分析——以黄磷产业系统演化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银川工业转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云南省委会副主委 杨先明;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N];团结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延伸加工和非资源型产业[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实习记者 茅玮涛;“今天离不开资源型产业 但明天不能依赖资源型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4 谢林城(作者系自治区科协副主席);做大做强我区资源型产业[N];广西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铁 通讯员 石福全 丛景明;非资源型产业撑起后旗工业半边天[N];通辽日报;2007年
6 特派记者 覃文宇;加大在西部布局资源型产业调控政策力度[N];广西政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铁 通讯员 石福全 于晓锋;沙地里聚起非资源型产业[N];通辽日报;2008年
8 蓝芳 何武英;我市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提升[N];闽西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王力军 通讯员 孟根图雅;扎鲁特旗加速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N];通辽日报;2009年
10 郭晓川;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媛媛;资源型产业集聚低碳发展困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张会新;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卢国懿;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白云朴;环境规制背景下资源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房建东;内蒙古地区资源型产业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姚玉舟;资源型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刘玉珂;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李玉荣;森林资源型产业的政府规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内蒙古资源型产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卡尔舒诺夫·巴维尔;俄罗斯资源型产业发展及对华合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方春晖;资源型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4 郝立琼;新常态下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5 额尔灯敖其尔;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动态定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吴雪光;娄底市资源型产业整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范海滢;山西资源型产业转型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王帅;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哲学基础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曹西强;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虹光;实现贵州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78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