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2:02

  本文关键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体育产业 问题 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也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不断深化。在我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弱势状态,尤其是体育产业消费,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还不是很高。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体素质提高,体育娱乐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和多样化,体育产业消费在我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就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进入国际化的市场大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并对如何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六章,现分述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简要评述了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动态,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二章: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了产业及体育产业的概念、分类,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归纳总结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成功经验,为提出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铺垫。 第四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章在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市场、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机遇。本章从我国加入WTO和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及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机遇。从宏观上阐述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六章: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本章在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存在问题和面对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培育体育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优惠政策、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国 体育产业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719;F42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导论10-15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选题目的11
  • 1.2.2 选题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2-14
  • 1.3.1 国外研究动态述评12-13
  • 1.3.2 国内研究动态述评13-14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
  • 1.4.1 研究思路14
  • 1.4.2 研究方法14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15-23
  • 2.1 产业与产业分类15-17
  • 2.1.1 概念及来源15-17
  • 2.1.2 产业分类17
  • 2.2 体育产业的概念与分类17-18
  • 2.2.1 概念17-18
  • 2.2.2 分类18
  • 2.3 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18-23
  • 2.3.1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理论18-19
  • 2.3.2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理论19-23
  • 第三章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23-32
  • 3.1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23-26
  • 3.1.1 美国的体育产业23-25
  • 3.1.2 英国的体育产业25
  • 3.1.3 意大利的体育产业25
  • 3.1.4 日本的体育产业25-26
  • 3.2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特点26-27
  • 3.2.1 体育产业规模大,发展迅速26
  • 3.2.2 关联带动功能强,涉及面广26
  • 3.2.3 提供就业机会多,影响大26-27
  • 3.2.4 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27
  • 3.2.5 体育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立法和政策的有力扶持27
  • 3.3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27-32
  • 3.3.1 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27-29
  • 3.3.2 实施具有导向作用的拨款政策29-30
  • 3.3.3 向体育部门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30
  • 3.3.4 实行体育俱乐部经营体制30-32
  • 第四章 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32-43
  • 4.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32-36
  • 4.1.1 体育市场初具规模,体系框架已趋清晰32-34
  • 4.1.2 开发领域不断拓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34-35
  • 4.1.3 体育消费潜力不断增长35
  • 4.1.4 社会投资迅速增加,体育企业不断涌现35-36
  • 4.1.5 形成多种产业化筹资机制36
  • 4.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6-43
  • 4.2.1 整体规模小,市场发育不成熟37-39
  • 4.2.2 产业结构不合理39-41
  • 4.2.3 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41
  • 4.2.4 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缺乏,营销管理层次低41-42
  • 4.2.5 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42-43
  • 第五章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机遇43-48
  • 5.1 加入WTO 后体育产业发展机遇43
  • 5.2 2008 年奥运会带来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机遇43-45
  • 5.3 消费主体的增加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45-46
  • 5.3.1 体育人口增多,潜在市场潜力大45
  • 5.3.2 人口老龄化对体育健身消费提出了特殊需求45-46
  • 5.4 医疗制度改革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为体育消费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46-47
  • 5.5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47-48
  • 第六章 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48-59
  • 6.1 引导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48-53
  • 6.1.1 挖掘产品内在潜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48-49
  • 6.1.2 扩大体育消费群体,,提高体育消费能力49-53
  • 6.1.3 把握商机,多方位筹集资金53
  • 6.2 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53-55
  • 6.2.1 建立政府调节市场的机制54
  • 6.2.2 建立良性运行的投资机制54-55
  • 6.2.3 非均衡调整体育产业结构55
  • 6.2.4 培育本体产业,调整体育产业结构55
  • 6.3 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55-56
  • 6.3.1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政策55-56
  • 6.3.2 制定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56
  • 6.3.3 制定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56
  • 6.4 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人才56-57
  • 6.5 完善体育法规,加强执法力度57
  • 6.6 借鉴国外经验,深化体育体制改革57-59
  • 6.6.1 全面改革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机制58
  • 6.6.2 加快以职业体育为龙头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58
  • 6.6.3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大众体育58
  • 6.6.4 建立新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58-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2
  • 作者简介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敏;;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2 祝振军;常冬冬;;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环境及前景[J];体育学刊;2007年03期

3 俞宏光,林菁菁;加入WTO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应对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汪英;;我国体育广告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0期

5 曹亮;屈忆霞;;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年04期

6 李媛媛;郭修琪;;中国当前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9期

7 谢庆伟;刘西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董立红;张永梅;;2008奥运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9 崔看看;;“长尾”效应下的“草根”营销[J];成功营销;2007年07期

10 李建忠;;论奥运后中国体育产品业的发展前景[J];商场现代化;2008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会君;徐亚青;王森;;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姚颂平;;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姚颂平主任委员致辞[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朱佳滨;李雪艳;;发展冬季休闲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琳;;对我国体育产业品牌管理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曹可强;;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王晓东;;对我国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构建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陈艳林;;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周毅;辛利;;中国体育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庹权;杨晓生;杨忠伟;;关于我国体育产业课税改革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笑辉,王锦绘;奥运激励体育产业成长[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夏晓;我省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健全[N];江西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伍巧玲邋林华维;金融危机袭来 体育产业遭遇寒冬?[N];新华日报;2008年

4 高方;体育产业方兴未艾[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早报记者 张婧 早报记者 汤伟;“中国市场”成为体育产业救市关键词[N];东方早报;2008年

6 商报记者 陈飞 杨帆;体育产业渐成经济增长新模式[N];北京商报;2008年

7 商报记者 杨帆;中国体育商业何时变成体育产业[N];北京商报;2008年

8 记者 罗俊;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北大开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王静 崔圢圢;2009中国国际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召开[N];中国体育报;2009年

10 部国华;大力振兴体育产业[N];中国体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俊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平;世界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思路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童莹娟;我国东部各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外环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闻扬;绵阳地区经济与体育产业关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余建辉;奥运场馆的生存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詹新寰;江西省体育产业区域性比较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伟;体育赛事市场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舸;体育产业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张敬乐;市场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李瑜;中西方体育产业并购动因比较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7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797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c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