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拟建产业园区供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与质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盐城拟建产业园区供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与质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供水水源地 河流水环境 地下水质量 模糊数学法 五值逻辑分区
【摘要】: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资源分布各地差距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我国水源性短缺的北方地区和水质型短缺的南方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人口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甚多的矛盾。盐城市拟建产业园区位于淮河流域,水源地由河流水和地下水供给。这些年来,盐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加剧了区内水源地受到污染和危害的风险程度。拟建区水环境的形势相当严峻,如何保护水源地、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保护工业用水的安全,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水源地的环境评价研究既能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支撑,又能为环境规划提出合理建议,而且还能为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拟建区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拟建区的供水来源,从水环境评价的角度出发,对拟建区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分析,构建水环境的评价模型。河流水具有流动性,因此对河流地表水采用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和质量分析,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水污染因子进行分析;地下水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地下水采用内梅罗指数方法、熵权法、基于五值逻辑的模糊数学法进行环境质量分析研究,并作出评价。最后根据上述两项评价结果对关于如何更合理使用水资源,更加有效合理的完善水源地用水方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地下水水质的评价方法中,传统是内梅罗指数法,同时熵权法可以用做辅助验证,此外本文中还运用模糊数学法对地下水进行评价研究,证明了基于五值逻辑的模糊数学法的可行性,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的结果:1)对盐城市的供水水源地分布及供水条件进行分析,分别确定拟建区由河流水提供的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提供的地下水水源。2)根据河流的不确定性对拟建区的地表水进行环境风险性的评价和质量分析,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和质量评价模型,分析其风险的特点和水质的特点,为水质预测和合理的用水方案提供理论基础。3)根据高锰酸钾指数、氯离子、总硬度、亚氮、硝酸、硫酸盐等指标,采用内梅罗法、熵权法对地下水水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证明了基于五值逻辑的模糊数学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可行性。4)从水环境突发事件和水质保护的角度,盐城地区总体水质在三类以上,地表水的风险评价在可接范围。但其中某些单因子如亚氮因子在以往一直处于超标状态,为避免地下水污染,更好的保护水源地与更加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建议将地下水做后续强大的储备资源,而使用地表水。综上,本文所得出的盐城拟建区水源地环境评价结果,为盐城拟建区的发展与地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依据。此外,本文所使用的基于五值逻辑分区的模糊数学法,也可作为今后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供水水源地 河流水环境 地下水质量 模糊数学法 五值逻辑分区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6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依据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4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盐城供水水源概况16-26
- 2.1 自然地理16-17
- 2.2 流域分区概况17-19
- 2.3 盐城市供水水源地分析19-26
- 2.3.1 城市供水地表水源分析19-21
- 2.3.2 城市供水地下水源分析21-23
- 2.3.3 研究区供水现状23-24
- 2.3.4 水资源存在的问题24-26
- 第3章 河流水源的环境风险评价与质量分析26-54
- 3.1 河流水源的环境风险评价26-43
- 3.1.1 三角模数概述26-27
- 3.1.2 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27-29
- 3.1.3 盐城市河流水源地的风险评价(蟒蛇河)29-37
- 3.1.4 盐城市河流水源地风险评价(通榆河段)37-43
- 3.2 河流水源的质量评价43-52
- 3.2.1 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43-44
- 3.2.2 综合水质标识评价方法44-45
- 3.2.3 盐城市河流水源地的质量评价(蟒蛇河)45-49
- 3.2.4 盐城市河流水源地的质量评价(通榆河)49-52
- 3.3 总体评价分析52-54
- 第4章 地下水源的环境风险评价与质量评价54-76
- 4.1 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评价54-58
- 4.1.1 DRASTIC模型计算原理54-55
- 4.1.2 研究区地下水的风险评价55-58
- 4.2 地下水的质量分析58-75
- 4.2.1 内梅罗指数法59-61
- 4.2.2 建立基于熵权法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61-66
-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66-73
- 4.2.4 三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73-75
- 4.3 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析75-76
- 结论和建议76-78
- 结论76-77
- 建议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82-86
- 附录1:2006年到2014年盐城及周边地区地下水质检测值82-85
- 附录2:2006年到2014年各监测值的矩阵85-8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林,周定,黄君礼;环境风险评价的实践与发展[J];四川环境;2001年03期
2 顾传辉,陈桂珠;浅议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新疆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3 郭文成,钟敏华,梁粤瑜;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J];云南环境科学;2001年S1期
4 高斌,朱淑琴,张杨;环境风险评价和实例[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4期
5 徐姬;硫酸储运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J];环境保护;2002年11期
6 张华英,徐鹏;浅谈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2003年04期
7 刘小琴,朱坦;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风险评价的一些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8 刘小琴,朱坦;“百草枯”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9 周汾涛;浅谈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4年03期
10 龙朝晖,杨芸,毕朝文;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春;;浅谈环境风险评价[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满昌;李金园;;环境风险评价机制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徐姬;;硫酸储运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4 杨静;;浅谈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秀义;;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异同[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田野;赵文喜;;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王志霞;刘敏燕;乔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集成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董萍;尹根成;周彦红;;环境风险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张吉;赵文喜;王鑫;张建军;孙晓蓉;王雯婧;;欧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0 曲广波;史建波;李卓娜;江桂斌;;基于发育神经毒性效应引导的环境风险评价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蔡新春;我州企业首次进行项目环境风险评价[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2 王笑欢;中荷研讨农药环境风险评价[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刘婧 杨安丽;大连化工石化基地通过环境风险评价[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王如君;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5 实习记者 李凌翌 记者 康庆;少了环境风险评价 不予审批[N];成都日报;2006年
6 江明 景后寅;保障环境安全将成为农药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7 米娜;环保总局对未完成环评化企态度强硬[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山东省茌平县环保局 侯守怀;如何从严审批化工项目?[N];中国环境报;2012年
9 记者 许凯;限期不能完善或验收不合格将实行停产治理[N];济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赖有生;新上项目须进行环评[N];中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霞;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D];同济大学;2007年
2 王亚男;面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环境责任保险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郁;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尹荣尧;江苏省沿海化工业发展的环境风险格局与政策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禹;煤气化生产甲醇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杰;基于风险可接受水平的规划环境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3 罗大平;环境风险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洪丽;合成氨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5 周立波;煤气化工业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晶;渤海(预期性)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王秀英;油田管输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价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8 孟晗;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孙旭;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车军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9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80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