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建国以来阜新产业结构变化及环境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9 07:07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阜新产业结构变化及环境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 转型 就业 环境 阜新


【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社会稳定以及转型后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治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阜新建国后从煤炭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过程和产业结构变化及对就业和环境的影响的详细论述,总结了阜新市的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产业 转型 就业 环境 阜新
【分类号】:F121.3
【正文快照】: 1引言阜新地处辽宁西北部,是国家最早建立的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面积10 355 km2,2005年末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8万人。阜新市在2002年明确提出产业转型战略,在20世纪末期已有一些自发的转型行为。2阜新的产业发展分析根据阜新的历史背景,将阜新的产业转型分为两个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芳;;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走出就业困境——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年06期

2 吴奇修;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求索;2005年06期

3 余际从,贺沙;阜新市经济转型中就业问题的探讨[J];中国矿业;2005年02期

4 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0期

5 张青,李克荣;资源耗竭型企业产业发展立体战略定位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烨;潘伟恒;龙梦琦;;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J];技术经济;2016年04期

2 李蕴雄;任永欢;贺灿飞;;中国的地区企业进入与退出关联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3期

3 陈荣生;;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4 路鹏飞;章杨;程晓;;“后煤碳”时代资源过渡转型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6年01期

5 鄢晓非;魏晓平;王新宇;;基于熵理论的煤炭开发进入退出系统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4年06期

6 闫峰峰;;新时期甘肃省重化工业的发展及调整[J];决策咨询;2014年04期

7 刘文磊;刘方兴;刘志文;;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年08期

8 刘雯雯;杨楠;;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林业企业战略转型定位:一个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04期

9 黄晓英;郝晋珉;张文选;张玲俐;;资源型城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10 陈佳琪;陈忠卫;张广琦;;案例研究法在国内工商管理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以2000-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和《科研管理》刊发文献为依据[J];科技和产业;2013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要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分析[J];学术研究;2004年10期

2 胡本田;论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3 孙雅静,季任钧;矿业城市转型的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年05期

4 赵海;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经济纵横;2004年05期

5 刘玉劲,陈凡,邢怀滨;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余际从,李凤;国外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和教训[J];中国矿业;2004年02期

7 赵文祥,王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辽宁省阜新市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01期

8 谢伏瞻;当前的就业压力与增加就业的途径[J];管理世界;2003年05期

9 赵延东;再就业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下岗职工的问卷调查结果[J];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梅;东亚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简况[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年01期

2 毛泽春,刘锦萼;一种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方法[J];统计研究;1996年05期

3 ;国外就业再就业概览[J];经贸导刊;1998年05期

4 ;近几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情况[J];广西政报;1985年10期

5 程莉薇;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其转换[J];行政论坛;2001年04期

6 郑世孝;把握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安徽科技;2003年07期

7 褚可邑,王翠林;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践与思考[J];特区经济;2003年12期

8 陈彩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初探[J];学术交流;2005年05期

9 唐爱斌;;透析产业结构变化 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J];当代广西;2006年14期

10 常俊红;;21世纪产业结构变化与趋势[J];大众标准化;2007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建新;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基于产业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实证分析——以西洞庭湖区为例[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石柱鲜;吴泰岳;邓创;王晶晶;;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安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明显[N];吉林农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闫立良;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经济增速与用电量“不同步”[N];证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祥昆;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影响几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4 ;日、美产业结构变化对本国钢铁生产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吴婧 本报记者 韦铭;经济结构从“一、三、二”到“三、二、一”[N];南京日报;2009年

6 张丽娜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助理研究员;改革开放30年长春市产业结构变化特点[N];长春日报;2008年

7 岳瑞芳;保险业急需解决发展环境问题[N];农民日报;2004年

8 钟空;产业结构变化及主要特征[N];中国建设报;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10 巫继学;大量囤地面临多重风险[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春霞;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翟风梅;2000年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燕飞;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对各城区就业人口状况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杨婧;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晓敏;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卢岳一末;转型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效应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畅;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喻平;转型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传令;重庆市金融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付宇涵;北京市服务业产业结构变化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0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880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