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20 23:40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摘要】:本文根据垂直联系模型(CPVL模型),利用2006—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亦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关联效应。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719;F426;F224.0
【正文快照】: 1引言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学者一般是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与制造业的互动效应方面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现象。Martin Andersson[1]分析了瑞典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选择,指出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区位选择是互相影响的。Desmet[2]利用美国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2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3 王硕;郭晓旭;;垂直关联、产业互动与双重集聚效应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9期

4 高峰;刘志彪;;产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经验及对京津唐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5 张益丰;黎美玲;;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重集聚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宇婷;;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4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李耀光;吴雁军;;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耀锋;张永芳;;关于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法哲学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王国语;;论国际私法经济分析的综合范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尹琳琳;苏秦;陈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10 谭顺;丁兆中;;从对立走向统一:国外关于经济与生态关系理论的演进[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徐林清;;制造企业快递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黄国华;周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6 郭蓉;;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7 刘志广;;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务的性质与债务风险的化解[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王建国;;对经济价值论历史建构的当代解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9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章林;曹明福;;天津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4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孟林;会计制度演进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运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要武;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迅;童华建;;西部地区集聚效应计量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2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3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上)[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4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J];财贸经济;2000年11期

5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6 杨向阳,徐翔;中国服务业生产率与规模报酬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7 李冠霖,辛红;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国际比较的陷阱与出路[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8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9 郑吉昌,夏晴;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为例[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10 金相郁;;中国城市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1990-2001年[J];财贸经济;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黄洁;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春礼;李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J];未来与发展;2010年01期

2 甘文静;;我国服务业外资的特点及其对服务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3期

3 查贵勇;;中国服务业吸引FDI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6期

4 田家林;黄涛珍;;DEA和TOBIT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研究[J];求索;2010年11期

5 汪斌;金星;;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6 秦远建;陈亮;张玲;;城市特征对知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投资组合影响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6期

7 陆正华;李敏贤;;基于制造业创新方式的因子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8 卜永祥;;城市规模分布及城市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一个研究综述[J];金融纵横;2007年11期

9 陈昌华;;制造业外资流入的数量控制与政策偏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张纪凤;;基于相对技术差距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2 燕云;;农村工业发展中行业序列选择的系统模型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张青山;张鲁平;;制造业绿色产品成本和收益计量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林清;许倩;;谁是快递公司的月结客户: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分析[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梁杰;邵立明;付丽;;上市公司盈余增长和谐性灰色评价[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6 尚欣;康晶;;投入产出方法在分析产业主导地位中的应用——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例进行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斯达;潘黎;;FDI与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姜连馥;齐二石;满杰;;基于合作对策的制造业供应链联盟多目标决策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A Combination Algorithm of Chaos Optimization and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neuvering Multiple Targets Data Association[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坤;肖淑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服务业多元化战略及其绩效检验[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卓顺;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建模原理、参数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董琨;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丽;BTO模式下基于收入管理的定价和能力分配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任曙明;企业价值导向的资本结构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智辉;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昕;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傅元海;中国利用FDI质量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朱春临;国际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蕾;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体系及演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梅;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邸红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刘薇;地区市场化进程对制造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龚洋龙;制造业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姚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7 于杰;制造业营销人员胜任素质及甄选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孔俊;我国制造业中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陈锦;长株潭城市群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陈晓梅;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3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313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