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城市成长力之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
本文选题:科技服务业 + 熵值法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2年06期
【摘要】: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地级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成长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基本吻合;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成长力系数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呈现V字形变化.鉴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尚未成为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nd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nd urban growth ability i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ci-tech service industry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ci-tech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coefficient of urban growth.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hanges in V shap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not yet become a strong support for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基金】: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课题(09692106500
【分类号】:G322.7;F71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飞;;武汉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07年09期
2 陈德权,娄成武,张韬;国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与启迪[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3 王晶;于建宇;刘会宁;赵楠;张文利;郭玉明;;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4 王永顺;;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08期
5 李志刚 ,汤书昆;科技中介服务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8期
6 朱卫东;谭清美;;基于系统构成要素功能的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2期
7 石忆邵;刘玉钢;;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晓芬;韩宇新;;辽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水平综合评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期
10 程梅青,杨冬梅,李春成;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福祥;江苏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王立英;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孜军;灰色系统基本方法及其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1996年03期
3 彭建政;何广杰;周灵源;;灰色聚类方法在建筑结构鉴定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4 梁本亮;刘建新;;基于灰色关联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子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张杨洋;;合芜蚌汽车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与结构升级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杨攀;张宇;;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8 熊小莉;史锐;王娴静;;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预警模型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程亮;;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梅;王洋;郝华;;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裴玉龙;付川云;;城市冰雪路面交通运行安全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翟玉顺;;临川县小麦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6 施式亮;伍爱友;;GM(1,1)模型与线性回归组合方法在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群利;;毕节试验区工业化进程研究[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8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9 郑作亚;卢秀山;陈永奇;;附有指数系数的灰色模型及其在实时GPS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夏文清;;中国城乡统筹的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丹;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宇轩;电子信箱的可用性实验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9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伏,赵希男,卢纪华,朱春红;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吕颜亮;关于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论坛;2000年01期
3 谢友柏;智力资源应用的另一种模式——知识服务[J];工程设计学报;2002年01期
4 郑吉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路——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2年08期
5 马松尧;甘肃省科技中介机构的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任志宏;;江苏:科技服务业的升级秘笈[J];华东科技;2007年10期
7 蒋爱玲;中介服务机构的体系、功能及其运作特点——从香港的经验谈起[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9期
8 吴逢阳,张青,闵玉,曾鹏,帅晓嵘;南昌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江西科学;2003年04期
9 徐冠华;;中介机构在科技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2期
10 徐冠华;2002年全国科技工作十大任务[J];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欣;上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系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华;;关于科技服务业及其管理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5期
2 孙晓琴;吕冠超;;广东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兼论与江苏省的比较[J];广东科技;2011年15期
3 ;2009'广东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9期
4 张珍;;加强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 全面促进科技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5 杜群阳;朱剑光;倪春平;;拓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J];浙江经济;2010年13期
6 潘赛;;江东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路径探索[J];经济丛刊;2010年02期
7 黄和笛;何光秋;;温州:经济增长的新支点[J];浙江统计;2007年01期
8 杜振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9 容和平;王跃婷;马霄;;积极发展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太原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J];太原科技;2010年03期
10 王平;;提高科技服务业政策的实施效果[J];群众;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标;袁雪;任广乾;;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制度谐振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启愉;隆承志;张凌;桑成好;;无尺度网络视角下广东省科技服务业成长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东生;于舰;李焕昌;王承杰;;区域中心城市(以潍坊为例)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4 谢京华;林承亮;肖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肖玮;林承亮;;创新型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滨滨;王文学;;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性开采的GIS与熵值耦合评价[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郑锋;王巧芝;高学辉;张序萍;;Matlab与熵值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高超;雷军;张小雷;;新疆绿洲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分析[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冯江平;王欣;;判别分析法和熵值法在社会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秦永东;;基于熵值法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徐州市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璐;天津南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2 张璐邋通讯员 吴树群;南开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N];天津日报;2008年
3 记者 秦京午;北京科技服务业逆势增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 李兴华;关于科技服务业及其管理的思考[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沈朝晖 通讯员 张彩娜;我市将重点发展六类科技服务业[N];宁波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璐;全市科技服务业三季度继续稳步增长[N];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姜晓凌;建设特色鲜明科技服务业集群[N];上海科技报;2011年
8 实习记者 陈涛;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成立[N];北京日报;2011年
9 记者 左永刚;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在北京成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科技委员会 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对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N];各界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敏;科技服务业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4 李霞;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及节地效果综合评价[D];长安大学;2013年
5 朱秀珍;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张连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周力;IT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庞敦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齐菲;基于小样本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飞;产业结构调整对提高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良;虚拟企业伙伴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穆瑞欣;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曲春慧;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齐志峰;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巧瑜;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评价[D];厦门大学;2007年
7 陈芙蓉;省际自然资源总丰度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祝博;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邱婕;辽宁省港口群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邓必年;基于精益供应链的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3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88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