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陕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与路径

发布时间:2018-06-01 11:20

  本文选题:陕西 + 生产性服务业 ; 参考:《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当前,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融合进一步增强,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化日益明显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陕西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制造业、区位、人才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依托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发区建设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形势,从不同路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roducer services has been accelerated, 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cluster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is context, Shaanxi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manufacturing, location, talent and policy environment, relying on the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Vigorously develop producer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paths.
【作者单位】: 西安邮电学院经济学系;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0JK271)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晶;李沁;;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8年04期

2 来有为;;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4期

3 陈蓉;;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J];国际贸易;2008年06期

4 杨仁发;刘纯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年01期

5 胡飞;黄玉霞;;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王文祥;;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欣;;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服务外包面临的形势和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5期

2 冯磊;;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现状及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5期

3 李莉;;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4 吴志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库尔勒城市竞争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5 李妍嫣;;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发展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6 赵琼;杨志华;;我国现代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7~2007年的数据[J];经济问题;2010年05期

7 方晓红;;加快发展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3期

8 陈锋;;美国《外国投资安全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9年07期

9 贺岚;;广东省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09年08期

10 陈立虎;;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的地位与模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2 段建强;基于分工理论的运输行为演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培兰;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方芳;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丁蔚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君;天津市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9年

5 郭泽斌;大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万珍秀;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王丽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宁辉华;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康志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铮;日本综合商社模式对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2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3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4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田泽永;江可申;谢忠秋;;民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1期

6 赵娜;张晓峒;;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3期

7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高春亮;文献综述: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特征与区位[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9 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化、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1期

10 蓝庆新;;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及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丽;白桦;;陕西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秀芬;;浅谈辽宁提升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0期

3 姚波;;金融危机对在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12期

4 王瑞;;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李耀光;赵弘;;北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6 高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9年04期

7 苏晓光;;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经济丛刊;2008年06期

8 殷少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新疆工业竞争力[J];新疆财经;2008年02期

9 燕珍;;珠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10 杨玉英;;对我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义的再认识[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房春生;程阳;王菊;;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实例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叶堂林;;京津现代制造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佑福;侯方安;;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渝中;栾玉琴;;振兴云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谧;结构调整一跃成主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丰文;信息化导致产业结构大变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3 许红洲;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N];经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馨;“实力南京”这样铸就[N];南京日报;2009年

5 陈强 王景飞 萧日照;温州:升级塑料工业产业结构[N];中国工业报;2003年

6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N];中国特产报;2000年

7 池艳秋 王双 本报记者 刘永安;华锦项目扎堆儿竣工[N];辽宁日报;2009年

8 本报评论员;改革突破 创新提升[N];宁波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国强之“变”[N];德州日报;2010年

10 ;将工业选址列入“十二五”规划 更好推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N];山西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5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郭宇强;我国职业结构变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晓凤;结构、技术与制度视角下的国际贸易摩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芳;陕西省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3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千锦;陕西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伟;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64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1964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