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2 02:32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研究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一般认为,产业内贸易对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凸显出其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从客观上促进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进程的发展;最重要的,由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弱化了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差异,由此从另外一个角度实现了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标志着国家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大力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将会体现出非比寻常的意义。目前我国制造业过度发达,而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这是中国不可回避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因而,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对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改善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刺激内需、维持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有着非常好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强我国实体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从实践角度来看,对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模式进行研究,并找出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如何利用产业内贸易来提高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对于改善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扩大就业都要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开篇梳理了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综述,介绍了传统贸易理论到产业内贸易理论推进的过程。接着在第二章介绍了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概念,如服务业分类、服务贸易的划分、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及测度标准等。然后在第三章分析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随后,本文以服务贸易自身发展特征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影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和第三产业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影响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和货物贸易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呈现正相关性,第二人均GDP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负相关特征。最后,论文对如何提高我国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Since 1970 s, intra-industry trade research has had a quite 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and research method.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intra-industry trad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First of all,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mutual penetration between industries, the rol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highlights its important role. On the other hand, intra-industry trade objective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ost importantly,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weakens the difference of production factors between countries, it realizes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another angle, which marks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technology leve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Nowadays, 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tailed,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service trade in a country's economy is self-evid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service trade will show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s overdeveloped, but the invest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which is an unavoidable problem of imbalance of intern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China. Therefor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and employment,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and maintain sustained and rapi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China's real econom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mode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and finds out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ack of motive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how to use intra-industry trad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foreign service trade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China's foreign service trade and expanding employ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theory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troduce the progress from 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to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 Then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service industry a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the division of service trade,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so on. Then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a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trade itself,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of service industry: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rade in good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dopts econometric methods such as stationarity test, cointegration analysis,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explain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openness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trade of goods in China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of service industry, while the second per capita GDP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from the macro-level and micro-level.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719;F752.6;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悦;;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剖析[J];知识经济;2009年06期

2 应健,张国林;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度量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变化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古晶;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外贸制成品结构的调整[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宋青梅,李元杰;论产业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刘文革;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04期

6 王溪若,黄燕;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的适用性研究[J];南方经济;2004年07期

7 岳昌君;遵循动态比较优势——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对比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2000年03期

8 许丹;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9 王赛,李艳;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发展——论我国加入WTO后的贸易政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10 刘春香,闫国庆;中菲产业内贸易及贸易强度分析[J];经济问题;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卓颖;石敏俊;;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同构研究——基于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慧中;李明;;改革30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和解释[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8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黄烨菁;;应用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程大中;;中国“入世”前后国际贸易模式的比较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晓东;中国服务业加快发展[N];国际商报;2002年

2 记者 胡楠邋整理;倾听中国服务“强音”[N];长江日报;2007年

3 郭双喜;山西汽运集团再次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N];山西日报;2006年

4 文言;中国服务业如何应对继续开放[N];中国贸易报;2001年

5 林跃勤;中国服务业:发育不良,,原因何在[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商务时报》记者 江领;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N];商务时报;2007年

7 余闻;发展服务业对解决就业意义巨大[N];学习时报;2007年

8 记者 宦建新;2009中国企业500强在杭州发布[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冰;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 专家呼吁扩大开放[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郭松民;中国的萨姆·沃尔顿将终老山中?[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兆泉;中美产业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成本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2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田园;中国木材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项义军;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6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殷德生;报酬递增、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曾慧琴;后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的演进与利益摩擦[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莎莎;规模经济视角下的台海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磊;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于珊珊;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韩锴;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维;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6 彭吉伟;产业内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玉晶;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璐;中国与东亚国家产业内贸易特征的演变[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辰飞;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孙彦红;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75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475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