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02:32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下,“都市区化”(Metropolitanization)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我国正处于以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的新时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简称KIBS)在“服务经济”时代得到空前发展,KIBS创新空间是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都市区化进程是什么?分为哪些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由什么构成?都市区化进程对其有什么影响?怎么影响的?本文在综述前人对都市区和KIBS创新空间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都市区化进程进行划分,并对每个阶段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动力机制进行阐述。在都市区化进程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阐述。运用问卷数据从企业层面阐述KIBS创新空间的影响因素,然后分阶段阐述都市区化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影响机制,从而总结出都市区化进程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影响的一般因素,一般因素贯穿都市区化整个进程。首先,划分都市区化阶段。通过构建广州都市区界定方案,本文将广州都市区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都市区外围区向南北拓展,中心区向东推进,外围区的空间拓展是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都市区中心区迅速向南北拓展,外围区东进,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和经济的主力军,大量聚集于中心区;成熟阶段都市区不再进行空间扩展,而是优化内部产业和就业结构,KIBS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多集聚在中心区。其次,梳理广州都市区化各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数量和空间布局。分阶段研究KIBS创新空间体系。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KIBS创新空间体系由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组成,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有待丰富,数量有待增加,分布均匀,中心区和外围区数量均等;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进一步丰富,新增了大学科技园,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更加丰富,数量迅速增加,布局向都市区中心区集聚;成熟阶段KIBS创新空间类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新增了众创空间,此阶段的特点是,类型丰富,数量多,分布集中在都市区中心区。第三,分析都市区化进程对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影响机制。首先从企业层面阐述KIBS创新空间的影响因素,然后分阶段阐述,最后总结一般影响因素。外围区带动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带动人口向外围区扩散,但高集聚特征的KIBS创新空间集中在中心;中心区带动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就业和经济的主力军,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背景下,实施“十字方针”,使得都市区中心区迅速向南北扩展,KIBS创新空间数量猛增,向中心区集聚;成熟阶段延续“生态优先”理念,广州都市区从“空间拓展”到“内部产业和就业结构优化提升”,KIBS企业和从业人员大量集中在都市区中心区,促使KIBS创新空间体系出现能容纳更多人就业的新型创新空间——众创空间。将经济、人口和空间拓展视为都市区化进程影响KIBS创新空间体系的一般影响因素,贯穿整个进程。总的来看,KIBS创新空间体系类型随着都市区化进程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庞大,空间布局更集中在中心区。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719;F299.27
【部分图文】:

创新空间,城市创新,空间,体系


图 1-1 KIBS 创新空间体系在城市创新空间中的位置1-1 Location of the innovation space system of KIBS in urban innovation资料来源:改编自 曾鹏, 2007学者尚无对创新空间明确的、统一的概念界定。本文借鉴林彰动两个层面的界定,产业层面是指创新性企业集聚的空间,价值链环节集中分布的空间。本文的创新空间是指 KIBS 区功能性空间区段。哈格斯特朗(1967)提出的三阶段空间在一些主要城市进行,然后再传播到主要城市的四周和次播到次要城市中心的周围[42]。因此根据创新空间扩散的邻律可知都市区是 KIBS 创新空间高度聚集的区域[43]。IBS 创新空间(可以是同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在一定空与外部创新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组成 KIBS 创新空间体系。不S 创新空间体系的实践不同,广州都市区化以来,KIBS 创新有: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

创新空间,都市区,广州,体系


图 1-2 广州不同都市区化阶段 KIBS 创新空间体系实践. 1-2 The types of the innovation space system of KIBS in different metropolitanization stages

产业创新,系统边界,国家,区域


广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System)的概念来概括日本的成功追赶,他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建构的网络,该网络能够实现新技术的出现、引进、改良和传播;此后一些学者们在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系统。其中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是以地理边界为系统边界,产业(部门)创新系统则是将产业作为系统边界。根据布莱斯奇和马勒巴(1997)的观点,“产业(部门)创新系统(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SIS)可被定义为:系统内的一群企业积极开发、制造本部门的产品,并创造和利用本部门的技术”。一般用特定的技术或产品领域来界定部门创新系统边界,但通常也需要从地理方面加以限定(假如不是全球范围的话)。产业创新创新体系的地理边界随着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一个区域内,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内,还可以是跨国家的(如图 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金余;;企业孵化器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7年02期

2 苏宁;;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12期

3 周素红;裴亚新;;众创空间的非正式创新联系网络构建及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6年09期

4 吕拉昌;黄茹;廖倩;;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2016年05期

5 段德忠;杜德斌;刘承良;;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5年12期

6 席强敏;李国平;;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及溢出效应[J];地理学报;2015年12期

7 李健;屠启宇;;创新时代的新经济空间:美国大都市区创新城区的崛起[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0期

8 蒋安琦;尚超;;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李瑞军;吴松;;“众创空间”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07期

10 张欣炜;宁越敏;;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和发展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俞剑光;文化创意产业区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曾鹏;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志华;都市圈创新型人才就业空间偏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李哲林;开发区发展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毛世萍;广州市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高丰;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邓楠;1990年代以来广州城市空间拓展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彭薇;广州现代化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4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844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