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洪雅玉屏山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5 20:45
  随着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产品同质化问题、竞争白热化趋势逐渐呈现,提供优质体验已成为其致胜的关键。生活环境的恶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使人们迫切期望亲近自然、调适自我,具有良好体验感的目的地往往更容易吸引游客重游。剖析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成为助推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优质化发展的关键,然而国内相关研究滞后于业态发展,且高质量研究匮乏。基于此,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以网络和访谈文本为质性分析数据源,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定量分析数据源,探讨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意在丰富和补充相关理论研究,为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优质体验、提高游客重游意愿献策献计。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和阐述了相关概念与理论。其次,对案例地网络游记、评论及访谈进行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提取了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与维度。然后,以“旅游体验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心理幸福感与游客重游意愿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并根据森林康养游客关注自身健康的特征,以自我健康感知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关系模型。最后,使用SPSS和AM...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洪雅玉屏山景区为例


研究思路框架图

要素结构,游客,森林,光照


2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的内涵与构成28用NetDraw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视化。网络密度表示网络中节点联系的紧密度,该结构的整体密度值为0.866,结构密度较高,表明构建的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结构内部协调度高、要素间联系紧密。对要素间的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图2.1是游客对各要素感知强弱的图谱,节点符号越大,要素在结构中的位置越重要。该网络具有多个核心节点,包含空气、内外部交通、住宿、旅游活动、运动康养设施等,这些要素在网络中很重要;网络中还存在多个边缘节点,如光照、植物芳香、声音等,这些要素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较低;但网络中不存在孤立节点。总体而言,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结构网络具有多核心、高密度的特征。图2.1森林康养旅游体验要素结构网络其中,游客对空气的感知最强烈,而光照是处于最边缘的要素,二者均是森林生态环境体验的组成部分,感知强度却截然不同,原因在于所反映的内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空气反映了目的地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游客往往率先感知对象整体,且游客活动离不开空气。此外,游客对住宿、内外部交通、生物物种景致、运动康养设施等较为关注。森林康养的本质是环境疗法,需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基础,打造休闲娱乐、运动康养多种功能,且露营是玉屏山的特色,游客夜宿率较高,而内外部交通状况直接影响游客前往景区及在景区内游览的便利程度,因此,这些要素也是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的核心要素。总体来说,本研究构建的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结构内部协调度高、要素间联系紧密,较为合理。

游客,森林,意愿,初始模型


养游客区别于其他游客的显著特征是其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与重视,森林康养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展现游客的健康生活方式,森林康养游客的自我健康感知状况不同,可能会对其体验状况和重游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森林康养游客的重游意愿可能与其体验状况、心理幸福感及自我健康感知有关。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和心理幸福感可能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且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游客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而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可能与游客的自我健康感知水平有关,据此,本研究的初始模型如图3.1所示。图3.1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影响的初始模型通过研究假设分析,基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概念框架,综合考虑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森林康养游客的显著特征,尝试引入自我健康感知这一调节变量,构建森林自然景观体验、森林生态环境体验、森林康养设施与服务体验、心理幸福感、自我健康感知和重游意愿间的理论关系模型,如图3.2所示。具体来说,游客能够通过自身的森林康养旅游体验状况增进其对森林康养旅游的认知,激发游客生成心理幸福感这一情感响应,最终影响游客对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的重游意愿,而森林康养旅游体验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程度可能受自我健康感知水平的调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体验对消费者重游意向的影响[J]. 赵政华,杨阳.  市场研究. 2018(12)
[2]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 李济任,许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8)
[3]森林康养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思思,乔中全,金天伟,王晓明,刘新民.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5)
[4]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J].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舒勇,曹虹,黄琰,卢立.  生态学杂志. 2018(07)
[5]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 叶智,郄光发.  林业经济. 2017(11)
[6]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潘洋刘,曾进,文野,晏琪,刘苑秋.  林业资源管理. 2017(05)
[7]“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J]. 樊友猛,谢彦君.  旅游学刊. 2017(11)
[8]基于网络文本的西溪湿地公园旅游体验要素结构特征分析[J]. 敬峰瑞,孙虎,龙冬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7(05)
[9]森林游憩者旅游体验与幸福感研究——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陈怡琛,柏智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10]森林保健旅游对游客亚健康改善的感知研究[J]. 郑群明,刘嘉,朱岩,钟林生.  资源科学. 2017(06)

博士论文
[1]旅游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 陈伟.云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徽杭古道徒步旅游体验价值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 柯陆安.上海体育学院 2018
[2]影视旅游体验对旅游者游后行为意向影响研究[D]. 石娜.兰州财经大学 2016
[3]博览会旅游者体验价值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 周婵.湖北大学 2016
[4]基于扎根理论的邮轮旅游幸福感研究[D]. 张天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65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065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