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5 02:35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各国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增长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因此探讨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原因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区域行政垄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本文首先简要的论述了中国区域行政垄断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性,然后分析了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机理,随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前面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了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行政垄断程度的加深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区域行政垄断研究综述
1.2.2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2 区域行政垄断形成动因及表现形式
2.1 区域行政垄断的界定
2.1.1 区域行政垄断与行业行政垄断的比较
2.1.2 区域行政垄断的基本特点
2.1.3 区域行政垄断的危害性
2.2 区域行政垄断形成动因
2.2.1 行政分权制度
2.2.2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扭曲
2.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3 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界定
3.2 区域行政垄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间接影响
3.2.1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省内产出配置结构
3.2.2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省际资源配置效率
3.3 区域行政垄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直接影响
3.3.1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流动
3.3.2 造成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寻租成本
4 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区域行政垄断指数的计算
4.1.1 区域行政垄断指数计算方法介绍
4.1.2 指标的选取与界定
4.1.3 计量结果
4.2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指数
4.2.1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指标的构建
4.2.2 指标的选取与界定
4.2.3 测算结果
4.3 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4.3.1 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4.3.2 变量的界定
4.3.3 检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宏观成本效率损失研究[J]. 许开国. 经济评论. 2009(05)
[2]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J]. 于良春,余东华. 经济研究. 2009(02)
[3]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J]. 于良春,付强.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6)
[4]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 经济学(季刊). 2008(01)
[5]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产业效率损失——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赵自芳,史晋川.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0)
[6]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 傅晓霞,吴利学. 世界经济. 2006(09)
[7]长三角地区16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 吴俊杰. 经济论坛. 2006(15)
[8]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J]. 杨向阳,徐翔. 经济学家. 2006(03)
[9]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J]. 刘重.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10]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 刘志彪.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083407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区域行政垄断研究综述
1.2.2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2 区域行政垄断形成动因及表现形式
2.1 区域行政垄断的界定
2.1.1 区域行政垄断与行业行政垄断的比较
2.1.2 区域行政垄断的基本特点
2.1.3 区域行政垄断的危害性
2.2 区域行政垄断形成动因
2.2.1 行政分权制度
2.2.2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扭曲
2.2.3 法律法规不健全
3 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界定
3.2 区域行政垄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间接影响
3.2.1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省内产出配置结构
3.2.2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省际资源配置效率
3.3 区域行政垄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直接影响
3.3.1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流动
3.3.2 造成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寻租成本
4 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区域行政垄断指数的计算
4.1.1 区域行政垄断指数计算方法介绍
4.1.2 指标的选取与界定
4.1.3 计量结果
4.2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指数
4.2.1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指标的构建
4.2.2 指标的选取与界定
4.2.3 测算结果
4.3 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4.3.1 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4.3.2 变量的界定
4.3.3 检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宏观成本效率损失研究[J]. 许开国. 经济评论. 2009(05)
[2]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J]. 于良春,余东华. 经济研究. 2009(02)
[3]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J]. 于良春,付强. 中国工业经济. 2008(06)
[4]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 经济学(季刊). 2008(01)
[5]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产业效率损失——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赵自芳,史晋川.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0)
[6]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 傅晓霞,吴利学. 世界经济. 2006(09)
[7]长三角地区16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 吴俊杰. 经济论坛. 2006(15)
[8]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J]. 杨向阳,徐翔. 经济学家. 2006(03)
[9]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J]. 刘重.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10]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 刘志彪.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6)
本文编号:3083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08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