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路径下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6 13:31
当今世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我国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较低,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仅靠我国服务业自身的积累实现服务业的全面升级换代,将会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过程。而如果能在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背景下,利用外力有效承接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就可以在短期内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那么研究我国如何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就成为一个有着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颇多,但是很多研究是建立在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基础上,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研究到目前还处于初步的理论探讨阶段。本文试图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全面的研究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效应问题,而且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数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突破定性研究,尝试定量研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从界定相关基本概念入手,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我国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运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协整关系分析等...
【文章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综述
1.2.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研究综述
1.3 写作思路及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和趋势分析
2.1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服务与服务业
2.1.2 国际服务业转移
2.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2.3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分析
2.3.1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
2.3.2 国际服务业转移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
2.3.3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2.3.4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3.1.1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历程
3.1.2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现状
3.1.3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国际比较
3.2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业的现状
3.3 中国承接项目外包的现状
4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4.1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1.1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分析
4.1.2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4.2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产生的其他效应
4.2.1 资本形成效应
4.2.2 技术溢出效应
4.2.3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4.2.4 服务出口扩大效应
4.2.5 就业创造效应
5.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经验借鉴
5.1 印度承接IT 服务业的优势分析和成功经验
5.1.1 区位优势
5.1.2 语言优势
5.1.3 人力资本优势
5.1.4 政策优势
5.1.5 机制优势
5.1.6 理念优势
5.2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契机
6 我国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6.1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优势
6.2 提高民族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国际服务业承接的宏观调控
6.3 循序渐进地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严格控制转移过程中的风险
6.4 重视高素质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储备人才资源
6.5 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际服务业转移吸纳的区域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业离岸外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J]. 陈景华. 世界经济研究. 2007(02)
[2]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J]. 赵张耀,汪斌. 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
[3]中国与全球服务业转移趋势探讨 [J]. 史妍嵋,周慧. 理论前沿. 2005(18)
[4]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北京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分析 [J]. 刘绍坚,曹洪谦. 北京社会科学. 2005(01)
[5]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探讨 [J]. 张红霞,李平. 经济问题探索. 2004(12)
[6]注重承接方的竞争力——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面临的挑战 [J]. 李志能. 国际贸易. 2004(09)
[7]持久性战略转移——美国服务业国际转移背景分析 [J]. 李志能. 国际贸易. 2004(08)
[8]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下的服务业国际化 [J]. 郑吉昌. 中国软科学. 2004(05)
[9]世界服务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条件 [J]. 曲凤杰. 经济研究参考. 2004(82)
[10]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J]. 汪斌,赵张耀.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6)
硕士论文
[1]服务业国际转移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刘艳君.河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8219
【文章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综述
1.2.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研究综述
1.3 写作思路及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和趋势分析
2.1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服务与服务业
2.1.2 国际服务业转移
2.2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2.3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分析
2.3.1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
2.3.2 国际服务业转移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
2.3.3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2.3.4 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3.1.1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历程
3.1.2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现状
3.1.3 中国服务业利用FDI 的国际比较
3.2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业的现状
3.3 中国承接项目外包的现状
4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4.1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1.1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一般分析
4.1.2 服务业吸引FDI 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4.2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产生的其他效应
4.2.1 资本形成效应
4.2.2 技术溢出效应
4.2.3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4.2.4 服务出口扩大效应
4.2.5 就业创造效应
5. 印度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经验借鉴
5.1 印度承接IT 服务业的优势分析和成功经验
5.1.1 区位优势
5.1.2 语言优势
5.1.3 人力资本优势
5.1.4 政策优势
5.1.5 机制优势
5.1.6 理念优势
5.2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契机
6 我国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6.1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优势
6.2 提高民族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国际服务业承接的宏观调控
6.3 循序渐进地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严格控制转移过程中的风险
6.4 重视高素质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储备人才资源
6.5 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国际服务业转移吸纳的区域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务业离岸外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J]. 陈景华. 世界经济研究. 2007(02)
[2]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J]. 赵张耀,汪斌. 中国工业经济. 2005(10)
[3]中国与全球服务业转移趋势探讨 [J]. 史妍嵋,周慧. 理论前沿. 2005(18)
[4]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北京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分析 [J]. 刘绍坚,曹洪谦. 北京社会科学. 2005(01)
[5]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探讨 [J]. 张红霞,李平. 经济问题探索. 2004(12)
[6]注重承接方的竞争力——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面临的挑战 [J]. 李志能. 国际贸易. 2004(09)
[7]持久性战略转移——美国服务业国际转移背景分析 [J]. 李志能. 国际贸易. 2004(08)
[8]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下的服务业国际化 [J]. 郑吉昌. 中国软科学. 2004(05)
[9]世界服务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条件 [J]. 曲凤杰. 经济研究参考. 2004(82)
[10]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J]. 汪斌,赵张耀.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6)
硕士论文
[1]服务业国际转移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刘艳君.河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8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53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