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画廊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07:36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加强,上海市区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不断进行着重新布局和调整,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其中艺术品经营业越来越活跃,且被列入上海优先发展的四大文化产业之一。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选择书面艺术品市场中的画廊为研究对象,区域范围定位在上海九大中心城区及浦东黄浦江沿岸地段,从地理学角度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纵、横向的分析,揭示出画廊在城市区位上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并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以对未来画廊的规范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性意见,对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料借鉴。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演变的纵向梳理,分四个时段总结出画廊在区位上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且选择1995年、2000年和2004年三个年份分别做出相应的上海市区主要画廊分布图;第三章是从现状出发,对目前的画廊分布格局特征做出总结,即画廊在城市中心区的相对集中、不同区位的画廊集聚形态,即商业街区的集中、文化街内的簇群、旧工业厂区内的簇群等等;论文第四章,承接第二、第三章做出进一步阐述,即...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3 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
1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上海画廊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的上海画廊
2.1 上海私人画廊诞生
2.2 画廊数量少,在城市中心区相对集中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上海画廊
3.1 画廊数量增多、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展
3.2 画廊簇群开始形成
4 21世纪以来的上海画廊
4.1 部分原画廊集中点的逐步瓦解
4.2 新画廊集聚点的形成
第3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
1 画廊在城市中心区的相对集中
2 不同区位的画廊集聚形态
2.1 商业街区的画廊集聚
2.2 文化街区的画廊簇群
2.3 老工业厂区内的画廊簇群
第4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
1 内部机制分析
1.1 市场定位的内在驱动
1.2 寻求特定的“书香文化”氛围
1.3 追求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
1.4 对租房价格的考虑
1.5 艺术家的“群居”倾向
2 外部机制分析
2.1 城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的影响
2.2 行政力量的导向作用
第5章 总结
附录:上海市区主要画廊统计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虹桥地区功能拓展战略[J]. 徐一大,荆哲璐,谢晓蓉,郝睿敏,赵国. 规划师. 2004(08)
[2]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现状[J]. 黄静. 上海工业. 2004(07)
[3]满园春色关不住——掠影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J]. 黄鲁. 中外文化交流. 2004(06)
[4]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与都市工业园区建设[J]. 王兴平,方澜. 现代城市研究. 2004(01)
[5]在城市的另一端 798现代艺术空间[J]. 李健. 信息产业报道. 2004(01)
[6]今看旧上海租界图[J]. 白鹤群. 地图. 2004(01)
[7]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苗蓉,楼文高. 出版与印刷. 2003(S1)
[8]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 林拓.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4)
[9]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造性领域[J]. 阿伦·斯科特,罗雪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4)
[10]艺术品市场与收藏[J]. 秦少静. 经济论坛. 2003(13)
本文编号:359984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3 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
1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上海画廊
2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的上海画廊
2.1 上海私人画廊诞生
2.2 画廊数量少,在城市中心区相对集中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上海画廊
3.1 画廊数量增多、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展
3.2 画廊簇群开始形成
4 21世纪以来的上海画廊
4.1 部分原画廊集中点的逐步瓦解
4.2 新画廊集聚点的形成
第3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
1 画廊在城市中心区的相对集中
2 不同区位的画廊集聚形态
2.1 商业街区的画廊集聚
2.2 文化街区的画廊簇群
2.3 老工业厂区内的画廊簇群
第4章 上海市区画廊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
1 内部机制分析
1.1 市场定位的内在驱动
1.2 寻求特定的“书香文化”氛围
1.3 追求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
1.4 对租房价格的考虑
1.5 艺术家的“群居”倾向
2 外部机制分析
2.1 城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演变的影响
2.2 行政力量的导向作用
第5章 总结
附录:上海市区主要画廊统计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虹桥地区功能拓展战略[J]. 徐一大,荆哲璐,谢晓蓉,郝睿敏,赵国. 规划师. 2004(08)
[2]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现状[J]. 黄静. 上海工业. 2004(07)
[3]满园春色关不住——掠影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J]. 黄鲁. 中外文化交流. 2004(06)
[4]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与都市工业园区建设[J]. 王兴平,方澜. 现代城市研究. 2004(01)
[5]在城市的另一端 798现代艺术空间[J]. 李健. 信息产业报道. 2004(01)
[6]今看旧上海租界图[J]. 白鹤群. 地图. 2004(01)
[7]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苗蓉,楼文高. 出版与印刷. 2003(S1)
[8]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 林拓.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4)
[9]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造性领域[J]. 阿伦·斯科特,罗雪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4)
[10]艺术品市场与收藏[J]. 秦少静. 经济论坛. 2003(13)
本文编号:3599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599845.html